培训课件--黄疸的诊断和治疗.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人工肝 血浆置换联合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 流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效果 (10)抗病毒 慢性HBV感染还要配合积极抗病毒治疗 结 论 黄疸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诊断难度不大 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其次可 用腺苷蛋氨酸、 UDCA等 * 发病机制:是我们这次课教学的难点; 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是我们这次课教学的重点。 对难点内容发病机制的理解是我们掌握重点的基础。 * 注意:皮肤黄染受人种肤色影响 * * 每日生成胆红素约250~360mg。80~90%: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破坏而来 (约425umol/L) 10~20%:旁路性胆红素(骨髓内血红蛋白前质;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肌红蛋白 ) * 非结合胆红素在肝血窦处脱去白蛋白到肝细胞,在微粒体转化。 * 结合胆红素经肠道细菌脱氢作用还原为尿胆元(胆素元),大部分从粪便排,很少部分从肾排出。 * 胆汁淤积性黄疸替代梗阻性黄疸而分为肝内胆汁淤积、肝内阻塞、肝外胆汁淤积(梗阻性)黄疸。 * 如肝清除能力正常时,血清总胆红素一般在51.3-81.5umol/L,如血清总胆红素持续高于85.5,说明肝功能有损害。 * 胆汁淤积性黄疸替代梗阻性黄疸而分为肝内胆汁淤积、肝内阻塞、肝外胆汁淤积(梗阻性)黄疸。 * 胆汁淤积性黄疸包括:肝外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肝内泥沙结石、肝癌侵犯肝内胆管或形成癌栓、吸虫)、 肝内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药物性黄疸、PBC、妊娠多发性黄疸) * 结合胆红素升高机制:肝细胞排泄障碍、胆小管胆栓形成、胆汁反流入血。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机制:肝细胞摄取、结合功能障碍。 * 654-2 * 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器与人工肝相似,进行血浆灌流时灌流器中填充树脂吸附胆红素 尿液成份分析 (Urinalysis) 尿胆红素+ 尿胆红素- 尿胆原 + 尿胆红素 ++ 尿成份分析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4 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 项 目 正常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丙氨酸转氨酶 门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谷氨酰基转移酶 尿胆红素 尿胆原 血红蛋白 2、影像与其他检查 Imaging and Other Diagnosis 影像学检查(Imaging Test) B 超 检 查 CT 扫 描 磁共振成像 胆管造影 诊断结石、占位性病变,提示梗阻的部位和病因 肝穿刺活检 (Liver Biopsy) 确诊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病变 五、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黄疸病人的诊断途径 (1)病 史 年龄 性别 饮食和营养 职业与环境 家庭史 用药史 输血及手术史 临床症状 发热与寒战 消化道症状 腹痛 皮肤瘙痒 (2)体格检查 灰色或白色粪便 、尿液颜色 黄疸:色调、持续时间、深度 肝脾肿大、胆囊肿大 淋巴结肿大 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蜘蛛痣、男子乳房发育 心动过缓(阻塞性黄疸) (3)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 血清酶、血清胆固醇 血清脂蛋白X(LPX) 凝血酶原时间 血清乙型肝炎病原等 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BSP试验 X线检查、影像检查、病理检查 肝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 病史,体检, 实验室常规检查 碱性磷酸酶或 转氨酶异常? 胆道梗阻的 临床可能性 超声(或CT 扫描)异常 检查溶血,遗传 性高胆固醇血症 特定肝病的 生化检查 观察,考虑 肝活检 MRCP、ERCP 或PTC 治疗干预 是 小 胆管 不扩张 胆管 扩张 胆道梗阻 无胆道梗阻 无 否 2、鉴别诊断 (1)肝细胞性黄疸主要特点 病史: 肝炎接触史、输血史、损肝药物史、酗酒 史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轻重不一 体检: 肝大压痛,质地变化 慢肝体征、腹水、可有脾大 实验室检查 - 血清胆红素升高(结合、非结合均高 -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 - 肝功损害(ALT、白蛋白异常)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不能因维生素K的应 用而恢复正常 - 病毒标记物、AFP、自身免疫性抗体(+) B超等异常 (2)溶血性黄疸主要特点 (3)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特点(肝外) (4)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主要特点(肝内) 病史 厌食、肌痛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皮肤瘙痒 已知感染接触史 接受血制品,静脉吸毒,服用损肝药 家族性黄疸史、妊娠 体检 腹水慢肝征象(腹壁静脉、男子乳腺增大等) 扑翼样震颤、脑病 实验室检查 - 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 尿胆红素阳性 - 其他肝功能正常 - 血液化验提示特定肝病(溴磺酞钠试验 有潴留,Dubin-Johnso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