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体解剖学教学课件16-2脑干.ppt

发布:2017-05-10约6.14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Tela choroidea and choroid plexus 脉络丛和脉络组织 (2)脑干的纵向区分 二、脑干内部结构 延髓橄榄中部横切面 躯体运动柱 特殊内脏运动柱 3、疑核nucleus amibiguus 一般内脏运动柱 General visceral motor nuclei 一般内脏运动核 Accessory oculomotor nucleus 动眼神经副核 Superior salivatory nucleus 上泌涎核 Inferior salivertory nucleus 下泌涎核 Dorsal nucleus of vagus n. 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感觉核 Visceral sensory nuclei ( general and special ) 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 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 General somatic sensory nuclei Mesencephalic nucleus of trigeminal n. 三叉神经中脑核 Pontine nucleus of trigeminal n. 三叉神经脑桥核 Spinal nucleus of trigeminal n. 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柱 (二)非脑神经核:属于中继核团 2)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ary nucleus: 3)脑桥核pontine nucleus: 4)下丘(中央核): 6)顶盖前区pretectal area : 8)黑质substantia nigra (三)白质 2)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4)脊髓小脑前、后束: 5)外侧丘系与斜方体: 2、下行纤维束: 三、脑干网状结构: (一)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三)脑干各代表性横切面: 2.内侧丘系交叉阶段的横切面: 3.橄榄中部横切面: 4.脑桥下部横切面: 5.脑桥中部横切面: 6.中脑下丘平面: 7.中脑上丘平面: 在延髓走行于周边部至小脑,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在脑桥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和横行,形成斜方体,再折向上行为外侧丘系。 传导听觉信息 内侧丘系和斜方体 外侧丘系 外侧丘系 1)锥体束pyramidal tract: 起自大脑皮质,止于脊髓前角的为皮质脊髓束,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为皮质核束,合称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经锥体交叉后,形成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为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管理躯干、四肢的随意运动。皮质核束管理头面部的随意运动。 两束损伤,随意运动障碍。 锥体交叉 锥体束 2)红核脊髓束和顶盖脊髓束 3)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 都属于锥体外路的重要纤维束 前庭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定义: 脑干内除了境界明确的神经核和纤维束以外,还有分布广泛的灰、白质交错排列的网状区,即为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 包括向小脑投射的核团、中缝核团、内侧核群、外侧核群。 (二)网状结构的功能: 1、上行激动系统: 传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 2、参与躯体和内脏运动调节:通过网状脊髓束和生命活动中枢完成 3)参与内分泌活动和生物节律的调节:通过网状结构与下丘脑的联系影响垂体的分泌活动。 4)参与高级神经活动:通过与下丘脑、边缘系统的联系,影响情感、学习、记忆等。 1.锥体交叉阶段的横切面 薄束核 楔束核 锥体束 锥体交叉 三叉神经脊束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灰质 副神经核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锥体束 三叉神经脊束核 脊髓丘脑束 锥体束 下橄榄核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背核 孤束核 疑核 前庭神经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内侧丘系 脊髓丘脑束 脑桥核 小脑中脚 锥体束 小脑下脚 展神经核 展神经 前庭神经核 内侧丘系和斜方体 外侧丘系 面神经核 面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及核 面神经膝 脑桥核 锥体束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内侧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 * 脑的区分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 脑桥 一、脑干的位置和外形 位于颅后窝,脊髓和间脑之间,小脑腹侧。 (一)延髓medulla oblongata: 1、腹侧面: 以延髓脑桥沟与脑桥为界。可见如下结构: 锥体pyramid 延髓脑桥沟bulbopontine sulcus 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 橄榄oliva 2、背侧面: 以髓纹与脑桥为界。可见如下结构: 髓纹striae medullares 薄束结节gracile tubercl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