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期末复习特训 考点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ppt

发布:2025-03-19约7.35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②这故事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但2022年天津大学的一项有关DNA存储的研究成果让人们离想象又近了一些。他们将10幅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存入DNA中,通过加速老化等实验,发现这些壁画信息在实验室常温下可保存千年,在9.4℃下可保存两万年。③DNA竟然可以存储壁画?其实,这并不奇怪。自有生命以来,大自然一直用DNA来存储信息。纷繁复杂的人类基因组信息,就是记录在比细胞还小得多的DNA上,一代代遗传下来的。通过一根头发附带的DNA信息,就能复原生命体的所有遗传信息。DNA存储了亿万年来无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可谓大自然中最好的存储器。如果能把海量的信息“写”到小小的DNA上存储起来,岂不便利?④壁画“变身”DNA,需要打破无机与有机的界限,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跨界”存储呢?这要从DNA存储的两个步骤——信息写入和信息读取说起。⑤先说信息写入。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如果用数字中的0、1、2、3分别代表一种碱基,就能形成一个四进制碱基序列,然后通过编码转化,实现碱基四进制和计算机二进制的“对话”。据此,将敦煌壁画的数字图像转换成二进制的比特串,再通过编码将其转化为四进制的碱基序列,然后通过DNA合成技术将碱基序列写入DNA,壁画的数字图像就“变”为DNA了。⑥再说信息读取。正常情况下,可先利用技术手段将DNA存储的壁画数据拷贝出来,再通过专业测序仪器测得其碱基序列,然后通过解码将其转换为二进制数据,从而实现信息读取。⑦然而,存储了壁画信息的DNA跟天然的DNA一样,长期存放会产生断裂和降解等问题。如何从严重断裂和降解的DNA样本中读取信息,恢复原始的敦煌壁画图像呢?⑧天津大学团队创新设计了一种序列重建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制备了一个DNA水溶液样本,放在70℃的温度下加速其断裂、降解长达十周,这类似于DNA在自然环境下千年万年的降解情形,在此过程中80%以上的DNA片段都发生了断裂错误。然后,团队根据设计的序列重建算法让96.4%以上的片段重新被准确组装和解码。最后,再通过一种编码方式解决了少量片段丢失的问题,最终让原始的敦煌壁画图像完美恢复。(有删改)材料二: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更海量、更稳定、更安全的数据存储方式,而DNA存储恰好能满足这些需求。②DNA存储的最大优势是存储密度大。在硬盘上存储一个字节要占200纳米的空间,在DNA上则只需0.2—0.3纳米。如今,各大网站存储数据需要多个面积数倍于标准足球场的数据中心,而用DNA存储可能只需一个汽车后备箱就够了。③DNA存储的另一优势是具有持久性。用传统存储方式,一般10年左右数据就会开始失去完整性,而DNA存储的数据寿命则要长得多,在适当条件下可达数千年、上万年甚至几十万年。④但DNA存储目前还无法取代硬盘等常规存储载体。DNA读取速度慢,写入速度更慢。用磁盘写入200MB数据用时不到1秒,用DNA则约需三周。此外,DNA写入和读取信息目前都耗资巨大。不过有专家表示,放眼未来,DNA存储方式应用前景广阔。(摘编自《DNA存储打开想象空间》)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说明了温度对DNA存储时间长短的影响。B.目前DNA存储无法取代常规存储载体,是因为它写入和读取速度慢且耗资巨大。C.材料二用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DNA相较于传统存储载体的优势与劣势。D.两则材料都围绕DNA这一新型存储载体,介绍了它存储的原理和步骤。D【点拨】材料一第③段介绍了DNA这一新型存储载体存储信息的原理,第④段到第⑧段介绍了如何实现DNA存储,即这种存储方法的步骤。根据材料二第②段中的“DNA存储的最大优势是存储密度大”,第③段中的“DNA存储的另一优势是具有持久性”,第④段中的“但DNA存储目前还无法取代硬盘等常规存储载体”可知,材料二介绍了DNA存储的优势与劣势。2.同学们在梳理材料一的结构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简要分析。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