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期末考点专项练 考点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ppt

发布:2025-03-24约8.74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材料四】专家认为,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导致视力损伤。而户外活动是最简单的预防近视方式,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使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太阳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高强度光照一方面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加深、模糊减少,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世卫组织建议,儿童每天都需要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长因年龄而异。其中,5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至高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所有活动都可以在室外进行。因此,学校要强化儿童青少年户外体育锻炼。(选自“新华网”,有删改)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多的远视储备可能会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弱视的发生。B.屈光度以D表示,正值代表近视,负值代表远视,如+3.00D表示300度近视。C.外界远、近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集合结象于视网膜上。D.儿童每天都需要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长因年龄而异。B【点拨】结合材料二第③段中的“屈光度以D表示,其数值乘以100就是眼镜度数,正值代表远视,负值代表近视,例如屈光检查单上的-2.00D表示200度近视,+1.50D表示150度远视”可知,正值代表远视,负值代表近视,如+3.00D表示300度远视。故选B。2.材料二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的例子和直观的数字,说明了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孩子容易近视,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点拨】由“例如”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150~200”“50”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画线句通过列举具体的例子和直观的数字,说明了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孩子容易近视,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3.小薇的弟弟今年9岁,在医院检查视力时屈光度为+0.62D。请你分析小薇的弟弟的视力是否存在隐患。小薇的弟弟的视力存在隐患。由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9岁的孩子正常的生理屈光度应是+0.75D,即拥有75度的远视储备量,但是小薇的弟弟的屈光度为+0.62D,表明他只有62度的远视储备量,而远视储备量不足的孩子容易近视,因此小薇的弟弟的视力存在隐患。4.请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怎样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示例:①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②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饮食营养均衡;③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多晒太阳。【点拨】根据材料一第②段中的“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尽量延长孩子宝贵的远视储备使用期”,材料四中的“而户外活动是最简单的预防近视方式,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可建议为: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也可结合生活实际,从用眼习惯上给出建议。四、[2023·浙江金华月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精神内耗心理学上有个专用名词——精神内耗(overthinking),比如部分同学在课堂上面临老师的提问时,心里会经历巨大的拉扯——一个小人要举手回答问题;另一个小人却因为害怕答错,拒绝回答问题。或者,你在准备做一件事之前,虽然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但依然会因这件事未知的困难,而感到痛苦、焦虑、害怕、烦躁。在这些情绪压力下,你纠结于是否真的要做这件事,也因此踌躇不前,不断犹豫。身边遇到的大多人和事都能引发体内思想的拉扯、打架,就像是消耗体力一样在消耗自己的精神,所以时常会感到非常疲惫。这种疲惫不是体力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一句话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那么,人为什么会陷入精神内耗?归纳下来,大致有四大类原因:第一种可能,是缺乏自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人会越来越自信,而有的人却内心深处仍然深藏着自卑。第二种可能,是过于在意他人。特别在意他人的人,往往共情力强,懂得换位思考。第三种可能,是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习惯拿自己跟更优秀的人作比较,比如身边的同事、同学、朋友等,渐渐使自己陷入内心的自责。还有一种可能,是过于看重结果。每次做一件事情,一边力求做到最好的成效,一边害怕最坏的结果,如履薄冰,畏首畏尾,压力倍增。【材料二】真正的高手,都是“反内耗”体质真正的高手,都是“反内耗”体质。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一步步进化成高手呢?(1)缩小关注圈,扩大影响圈《纽约时报》作家詹姆斯·克利尔曾提出过两个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