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经济学和劳动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
基础知识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性资源配置问题的
学科。
§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
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007.05.4多)它以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进行比较
系统的研究。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 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 :相对稀缺性、绝对性、
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
08.05
二、效用最大化
§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
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
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 效用最大化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基
本手段
三、劳动力市场
§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
能。
§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
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
配置 ;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
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
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
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
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
(08.05)和规范研究。
§ 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本身 “是什么”的问题。主
要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
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
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
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研究方法研究
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
务。
§ 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
服务的工具。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
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
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参率
§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
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
总人口劳参率 = 劳动力 ×100%
总人口
年龄 (性别)劳参率 = 某年龄 (性别)劳动力 ×100%
该年龄 (性别)人口
劳动力供给
§ 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
决策主体 (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
供的劳动时间。
§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
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
弹性。
(2007.5.3/4)
Ø供给无弹性 E =0
Ø供给有无限弹性 E =~
Ø单位供给弹性 E 1
Ø给富有弹性 E1
Ø供给缺乏弹性 E1
(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
§ 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
§ 2、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
§ 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
§ 4、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
有什么变化。
(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二、劳动力需求
§ 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
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
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
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需求量变动与劳动需求变化
工资率W
A
W
1
B
W
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