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开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
关于资产减值问题的探讨
——以上市公司减值为例
学 生 :王斌
指导老师 : 张 宇
三峡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无形资产减值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无形资产减值是指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一种,意味着“未来经济利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定期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确认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要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无形资产减值所表示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不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减至账面价值以下时,由此所形成的减值已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因而应将这部分减值从无形资产价值中剔除,并将减值列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减值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应收账款、委托贷款、短期投资(部分)、长期投资(部分)等的减值准备一并列于《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号——资产减值》中,集中体现了资产减值的共同性和系统性。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冲减其账面价值,体现了“谨慎”思想。对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时,才对其进行减值测试;?而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资产减值会计是资产以真实价值反应,是资产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会计实质与形式和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运用。通过确认资产减值,有助于全面,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亏问题。资产减值是会计目标的体现。一,资产减值对企业盈利的能力影响;二,资产减值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三,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际会计界的研究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涉及到许多职业判断的问题,因而也掺杂有不少的主观随意性,这其中是否包含有人为的经济动机因素。对于这个问题,国外会计界对上市公司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经济动机主要有两种观点:管理阶层会利用准则给他们的选择余地,采取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减值政策,而投资者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并不能洞察这种盈余管理行为:经理人员确认资产减值的目的并不在于操纵利润,而是基于企业糟糕的经营状况、同行业竞争以及经营策略转变所导致的资产价值的降低。着名会计学家Mc Michols和Wilson在1998年也发现:当企业的利润非常大或非常小时,企业都倾向于提取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这意味着企业管理人员有利用减值政策进行利润平滑和大清理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我国的研究状况 近年来,我国国内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研究现状可以概括 1.周忠惠、罗世全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2000年)一文中主要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为决策有用观、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是对资产定义的角度、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标准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资产减值计量的主要标准为:现行成本或重置成本、现行市价、销售净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在用价值)、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从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权益投资四方面论述了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 2.朱炜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统计分析》(2003年)一文中通过分析2001年度160家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范围和程度两个方面来考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情况,得出如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