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开题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题 目 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班 级 会计071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01-08
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选题背景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理论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盈余管理的实质是盈余管理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本身而言并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在会计实务界总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恶意设置秘密准备,人为地进行利润操纵。企业的盈余管理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侵犯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危及社会安定。盈余管理需要规范。A closer look at discretionary writedowns ofimpaired assets》(Zucca and Campbell、1992)研究发现,大量的减值在第四季度确认,由于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不具体性,任意计提减值准备存在着“大清洗”和“利润平滑”两种盈余管理的模式。之后《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An analysis of firm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Dechow、Sloan and Sweeney、199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主要动机是试图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外部融资以及逃避负债契约的限制;盈余操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薄弱的治理结构。而《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cretionary Asset Write-offs》(Francis、Hanna and Vincent、1996)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是基于两个主要的经济动机:操纵利润以及据实减值。由以上可知,西方学者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
(2)关于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应计项目的研究
在具体运用哪些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中,《Causes and Effects of Discretionary Asset Write-offs》(Francis、Hanna and Vincent、1996)通过对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固定资产、存货等不易被操纵的资产对减值的计提没有显著影响,而商誉对减值的计提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并且业绩较差和业绩较好的公司均计提了较少的减值。《An Examination of Long-Lived Asset Impairments》(Edward J. Riedl、2004)认为长期资产减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公司所在行业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变化,但也给了上Evid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from the Provision for Bad Debts》(Mcnichols and Wilson、1988)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坏账准备是可操控性应计项目的组成部分,坏账准备相对于应收账款的变化通常受到证券分析师的关注。
2、国内关于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理论研究成果
而在我国,计提资产减值的项目,经历了由少到多的渐进演变历程。从大的理念来说,计提资产减值属于对稳健原则的具体运用范畴。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由两者高度合一到两者逐步分离的过程演进,我国对资产减值计提的会计政策也经历了稳健程度逐步加大的渐进过程:从计提“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