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综合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综合实验报告书
(2012 ~2013学年)
实 验 题 目 淀粉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学院名称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起 迄 日 期 2013.7.15—2013.7.26
指 导 教 师
2013年 7 月 26日
淀粉酶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摘要:本实验采用透明圈法对菌种进行选育,并研究了碳氮比分别为4/1.7、6/1.7时发酵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发酵液pH逐渐降低,菌体浓度增加,淀粉酶活增加,残糖量下降,最后都趋于平衡。碳氮比为6/1.7时更有利于菌体生长,表现为菌浓更高、酶活更高。
关键词:淀粉酶;选育;发酵
Abstract:In this study, transparent circle method for breeding bacteria and studied the carbon-nitrogen ratio was 4/1.7, 6/1.7 when fermentation sit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fermentation time, fermentation broth pH decreases, cell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amylase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residual sugar down,eventually leveling.. N ratio is more conducive to bacterial growth when 6/1.7, showing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bacteria, enzyme higher.
Key words:amylase;breeding;ferment
1 引言
α-淀粉酶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也可从植物和动物中提取,目前工业生产上都以微生物发酵法进行大规模生产α-淀粉酶。在1908年由细菌中生产出α-淀粉酶。1937年日本的福本获得了产生α-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抗生素的发明,使得微生物工业大步前进,1949年α-淀粉酶开始采用深层通风培养法进行生产。1973年耐热性α-淀粉酶投入了生产。随着α-淀粉酶的用途日益扩大,产量日渐增多,生产水平也逐渐提高。近些年我国酶制剂行业发展较快,从1965年开始应用枯草芽孢杆菌BF-7658生产α-淀粉酶,如今国内生产酶制剂的厂家已发展到120多个,其中约有40%左右的工厂生产α-淀粉酶,产品也由单一的常温工业用α-淀粉酶,发展到现在既有工业用也有食品级,既有常温也有耐热的,剂型上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α-淀粉酶。
有实用价值的α-淀粉酶产生菌如下: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凝聚芽孢杆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嗜碱芽孢杆菌、米曲霉、黑曲霉、拟内孢霉。虽然这些微生物都能产生α-淀粉酶,但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作用的最适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上均有差异。α-淀粉酶通常在pH 5.5~8是稳定的,大多数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0~60℃,最适温度最低的是尖镰孢淀粉酶的25℃,最高的是地衣芽孢杆菌α-淀粉酶的90℃。α-淀粉酶可分为耐热、耐酸、耐碱及耐盐酶,其中唯有耐热酶在工业上大规模使用,地衣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产生的α-淀粉酶的耐热性较强。
1915年,法国人利用枯草杆菌生产淀粉酶用于棉布脱浆。1937年日本福本也报告了细菌淀粉酶的生产,并应用制饴糖的液化剂和棉布脱浆,取得显著效果。我国在淀粉酶的生产、应用、研究中做了很多工作,如α-淀粉酶的菌种选育、工艺革新,糖化酶菌种采用补糖与pH的调节新工艺,β-淀粉酶高单位菌种选育,高温α-淀粉酶的研究等。目前淀粉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已扩大到食品加工,水果加工,酒精制造,酒类酿造,味精、酱油等调味品生产及淀粉加工、造纸和石油开采工业等方面。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种
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tiformis)GZM1.182
2.2 试剂和培养基
(1)0.1%淀粉溶液:可溶性淀粉1g,KH2PO4 8.16g,配成1000ml溶液。
(2)淀粉水解实验用碘液:I2 1g,KI 2g,蒸馏水300ml,KI溶于少量水中,再将I2溶解于KI溶液中,补足水分即可。
(3)I2-KI溶液:0.6gKI,0.06g溶于1000ml0.05mol/LHCl中。
(4)生理盐水:称取0.85gNaCl,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即为0.85%生理盐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