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_第五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0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5.1 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5.1 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5.1 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5.1 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5.1 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2 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3 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3 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3 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3 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5.3 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三 表面金属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原因:材料表层比容的变化
塑性变形
表层拉伸塑性变形不能回复,比容增大,受到与它相连的里层未发生塑性变形金属的阻碍。
切削热
表层发生热塑性变形,因此在冷却过程中,受到里层金属的限制,产生拉应残余应力。
金相组织变化
表层比容增大,则表层金属将产生压缩残余应力,而里层产生拉伸残余应力;
表层比容减小,则表层金属将产生拉伸残余应力,而里层产生压缩残余应力;;三 表面金属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影响因素
切削用量
v ↑ → 残余应力 ↑(热应力起主导作用)。
γ↑ → 残余应力 ↑。
背吃刀量影响不显著。
工件材料
材料塑性↑→ 残余应力↑ 。
铸铁等脆性材料易产生残余压应力。
不同材料差异明显。
;三 表面金属的残余应力
18CrNiMoA车削残余应力
低速(6~20m/min):拉伸残余应力(热应力???主导作用)。
中速(200~250m/min):压缩残余应力。
高速(500~850m/min):压缩残余应力(金相组织变化起主导作用)。
;三 表面金属的残余应力
磨削加工残余应力
磨削用量
背吃刀量:很小→压应力(塑性变形起主要作用);增大→拉应力(热变形起主要作用);再增大→压应力(塑性变形起主要作用)。
v ↑ ,工件转速 ↑ → 拉应力 ↓ 。
;三 表面金属的残余应力
各种加工方法在工件表面上残留的内应力;5.3 影响表层金属力学物理性能的工艺因素及其改进措施;BACK UP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