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元代文人境况_52776.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元代文人境况 一、元杂剧作家——书会才人 “士”的传统 以道自任 鱼-熊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 之谓不朽。 元代文人境况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孟郊) 二十八人初上第,百千万里尽传名(张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真宗) “扫尽强番不如状元及第” 白衣卿相 元代文人境况 元代文人境况的独特性: 八娼九儒十丐 细酸 穷酸恶醋 儒生颠倒不如人 元代文人两难的人生境地: 仕进无望 生活无着 元代文人境况 元代文人的生活情状 穷困潦倒,怨天尤命 面又酸,陈仓米,木碗缺唇破笊篱。又无盐,只有齑,甘心守分,胜如珍馐味。穿草履,系麻条,披片蓑衣挂个瓢。半如渔,半如樵,蓬头垢面,一任旁人笑。一顿饥,一顿饱,毡毯羊皮破衲袄。半头砖,一把草,横眠侧卧,惹得旁人笑。 ——云龛子【迎仙客】 元代文人境况 十载攻书,半生埋没,学干禄。误杀我者也之乎,打 熬成这一副穷皮骨。 我如今空学成这般赡天才,也不索着我无一搭安身 处。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剗地着我在柴市里 迁除。 ——《渔樵记》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 只恁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 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闽骞,依本分只落 得人轻贱。 ——无名氏《志感》 元代文人境况 山林遁迹,红尘放浪 彩歌扇,青楼饮,自是知音惜知音。 ——马致远《四块玉》 知音幸遇,不由人重上欠排场。花朝月夜,酒肆茶坊,相见十 分敬重。厮看承无半点厮提防。 ——彭寿之【仙吕·八声甘州】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 一对鸡,我出一个鹅。 ——关汉卿《闲适》 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稼 话,瓦盆边浊酒生涯。 ——卢挚《闲居》 消闲几个知心侣,负薪樵子,执钓渔夫。——胡用和《隐居》 元代文人境况 比较: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 终南捷径 卢藏用(随驾隐士) 司马承祯 “此中大有嘉处” “以仆视之,仕官之捷径耳” 柳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第六 *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十一 * 战国齐人,游于赵,秦围赵急,魏使新垣衍请帝秦,仲连力言不可,会信陵君率魏兵至,秦君却走;后燕将据聊城,齐攻之岁余不能下,仲连遗书燕将,聊城乃下。齐王欲爵之,仲连逃隐海上。 * * * * 三国魏司空陈群始立九品之制,在郡县设中正评定人才高下,分为九等,本为军事时期的临时措施,到晋、南北朝时,中正一职多由地方豪族把持,故晋刘毅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左思《咏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