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
摘要:传统的数学作业注重内容的机械训练,批改模式也是重在体现作业的甄别功能。要改革作业的批改方式,采用多种批改方式的结合,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使得教师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从日益繁重的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 保证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备课以及参与教科研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 批改方式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它也应该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作业的批改方式的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
题。
一、传统数学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大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是判明对错,给一个量化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推测或猜想、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得学生重解题结果,轻解题过程,忽视学生对学习的深刻体验,进而可能会抑制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这种批改方式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教师花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
小学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一般学校数学老师都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教学。以一个班50人计算,两个班加起来就是100人,单单按批一套本子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3个题,一次要批改3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时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另外,并不是只要批改好了就好了,还有订正也是很大的工作量,更何况小学一般至少有两套本子,还有一套口算训练,每次办公桌上都是堆得满满的,再加上学校布置的日常工作、备课、上课、平时单元小测验;如果还担任了班主任,那么还要加上班主任的事情,教师忙得团团转,超负荷的工作,教师又不是铁打的。一个教师只有一双手,所以教师有时只是应付,也只能是应付,根本没时间,更别提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
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精心组织教学材料、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上。由于作业批改工作占去了教师很多的时间,教师也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备课,而备课工作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又迫使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量不断增加,无形中又加大了教师作业批改量。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作业批改如同课堂教学一样,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互动过程,但传统的作业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本应获得的整理、反思、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机会及形成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思维等能力和责任心、互助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机会无形中被剥夺了。教师为节约时间常用“√”、“×”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订正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还得教师再对这些题目进行讲解,作业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枯燥的任务。因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便无从谈起。
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作业只是一种任务,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大
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考试成绩却很不理想,原因是有些学生为应付老师批改而抄袭作业,教师“上当受骗”了。其次,其他的不算,光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作业量就比较大,更别提下一节什么课要完成什么任务,最近还要搞什么活动等等,所以这也难怪学生的作业有时只是应付,根本谈不上质量。
综上不难看出:这种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占用了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来说苦不堪言,而学生也会感到很痛苦。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式迫在眉睫。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的全过程
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的设计,既要考虑量,又要考虑质,尽量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以下几种形式值得一试:
1、师生共批
教师把一份学生作业在投影上(或课件)放映出,然后师生一起通过对这份作业分析共同批改。如一些概念的判断题,可先让学生分析题目再判断正误,然后师生共同对这一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只是引导和参与,允许他们保留意见。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大大提高了作业批改效率和再次作业的正确率。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弊端。有些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或者动作比较慢,常常是老师已经在讲下一题,而他还在订正前一题,这就导致听了前面丢了后面,听了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