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给水系统的运行工况要点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Free template from ●泵站管理,可根据管网的压力来切换水泵 Q二泵=Qh 5.2 清 水 池 和 水 塔 5.2.3水塔和清水池的构造 清水池 形状:圆形和矩形 管道: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放空管 注意: 一般设两个以上 选用时尽可能往标准图集上靠 5.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 第5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状况 5.1 给水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5.2 清水池和水塔 5.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5.1 给水排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1.取水构筑物和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 主要取决于一级泵站和水厂的工作情况,通常是连续均匀地工作. 原因是: 1) 流量稳定,有利于水处理构筑物运行和管理,保证出 水水质,使水厂运行管理简单; 2) 从造价方面,构筑物尺寸、设备容量降低,降低工程造价。 式中 α——水厂自用水系数,一般α=1.05~1.1; T——每天工作小时数。 Qd——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 二级泵站的工作情况(与管网中是否设置流量调节设施有关) 1)管网中无流量调节设施 ●任何时刻供水量等于用水量; ●为使水泵高效工作使用大小搭配的多台水泵来适应用水量 的变化; 2)管网有流量调节设施 ● 每小时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但24h总供水量等于总用 水量用水量; ● 二级泵站的工作是按照设计供水曲线进行,设计供水曲线 是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拟定的,拟定时注意: 供水曲线尽量接近于用水曲线,且分级数不宜超过三级;有利于选泵及水泵的合理搭配,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Q二泵=QⅡmax 3 、输水管和配水管网 输水管和配水管网的计算流量均应按输配水系统在最高日最高用水时工作情况确定,并与管网中有无水塔(或高地水池)及其在管网中的位置有关。 当管网中无水塔时,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都应以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作为设计流量。 管网起端设水塔时 (网前水塔),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直径应按泵站分级工作的最大一级供水流量计算,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仍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管网末端设水塔时 (对置水塔或网后水塔),因最高时用水量必须从二级泵站和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以泵站分级工作的最大一级供水流量作为设计流量,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流量按照水塔输入管网的流量进行计算。 5.2.1 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作用 1.水塔的流量调节 二级泵站供水流量和用户用水流量不相等时,其差额可由水塔来调节。 2.清水池的流量调节 调节一、二级泵站供水量的差额。 5.2.2 水塔与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容积的计算,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24h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一种是凭经验估算。 清水池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估算。水塔的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5%~6%估算。 当有城市24小时的用水量变化的详细资料时,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容积可按连续相加法等方法进行计算清水池中除了贮存调节用水以外,还存放消防用水和水厂生产用水,因此,清水池有效容积等于: 式中 w1一清水池调节容积,m3; w2-消防贮水量,m3,按2h火灾延续时间计算; w3-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等于最高日用水量的5%~10%; w4-安全贮水量。 水塔除了贮存调节用水量以外,还需贮存室内消防用水量。因此,水塔设计有效容积为: (5-4) 式中 w1-调节容积 w2-消防贮水量,按10min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 清水池构造图 城市给水管网需保持最小的自由水压为:1层10m,2层12m,2层以上每层增加4m。 5.3.1、二级泵站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的确定 二级泵站水泵扬程和水塔的高度与管网中是否设置水塔及水塔在管网中的位置有关。 1.无水塔管网 控制点是指整个给水系统中水压最不容易满足的地点(又称最不利点),用以控制整个供水系统的水压,一般情况下,控制点通常在系统的下列地点: (1)地形最高点; (2)距离供水起点最远点; (3)要求自由水压最高点。 式中 Zc -管网控制点c的地面标高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程差,m; Hc -控制点所需的最小服务水头,m; hs -吸水管中的水头损失,m; hc 、hn-输水管和管网中水头损失,m。 2.网前(前置)水塔管网 3.网后(对置)水塔管网 可能有两种工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