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指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1:需求分析—大学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说明:
开发一个B/S和C/S混合模式的大学图书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C/S模式下运行图书馆本地的管理模块,包括:图书信息查询、读者信息查询、借书、还书、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图书注销、处罚、图书预订、缺书登记。
B/S模式下运行新书信息发布、远程图书信息查询和读者信息查询、图书续借、图书预订、缺书登记、应还书EMAIL通知、到书通知功能。
读者借书要办理借书手续,出示图书证,没有图书证,需去图书馆办公室申办图书证。如果借书数量超出规定,则不能继续借阅,系统规定本科生最多只能借阅10本,借期1个月;教师最多能够借阅20本,借期3个月,均可以续借1次。超期者每本每天处罚1元,丢失者处罚原价值的5倍,破损1页处罚1元。
读者可以预订图书,如果图书馆当前有读者预订的图书,则通知读者并对预订的图书保存3天,超期后自动消除预订;如果当前馆内没有读者预订的图书,则在将来有此书后,自动以EMAIL方式通知读者,自通知时间起保存3天,超出3天,此书不再为预订者保留。
当读者还书时,流通组工作人员根据图书证编号找到读者的借书信息,查看是否超期。如果已经超期,则处罚。如果图书有破损,则进行破损处罚。登记还书信息,做还书处理,同时查看是否有预订记录,如果有则发出EMAIL通知到书。
系统每天自动查找借还书记录,提前3天通知读者应准备还书。
图书采购人员采购图书时,要注意合理采购,每册图书采购5本。如果有缺书登记,则随时进行采购。采购到货后,编目人员进行验收、编目、上架,录入图书信息,检查却书登记,发到书通知,进行新书信息发布。如果图书丢失或旧书淘汰,则将该书从书库中清除,即图书注销。
系统的各种参数设置最好是灵活的,由系统管理人员根据需要设定。例如:借阅量的上限,应还书提示的时间,预订图书的保持时间等参数。
本例中用户给出的系统目标是实现读者借还书的信息化,并且利用Internet网络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和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2.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结构化需求分析的方法、过程和相应的文档内容与格式。特别是熟悉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IPO图三个核心技术的应用。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UML建模语言的常用图形,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和过程。特别是熟悉用例图、活动图、类图的应用。(选做)
以小组形式完成本实验,锻炼同学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熟练掌握常用的CASE工具。
3.实验学时:
8学时
4.实验步骤
必做部分
结合实验内容说明,对现有的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必要的调研,了解基本的工作流程、软件功能、数据需求和界面风格。填写附件1的系统调研表。
画系统流程图,反映本系统的物理结构。并给出一份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清单,包括设备的型号、系统软件的版本号,报价等信息(查互联网)。
分析实验内容说明和调研结果,画出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组内充分的讨论,不断细化和完善数据流程图。
编写系统的数据字典。
用IPO图描述系统的处理过程。(至少三个处理过程的IPO图)
画出系统的ER图。
画出系统用例图,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选做部分
对借书用例、还书用例、处罚用例画出活动图,说明业务处理流程。
根据对系统地分析画出系统的高层类图,说明每个类的属性。
5.实验要求:
4人一组,分工如下:1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人员安排,工作计划,文档质量,整体项目的协调等工作;3名系统分析员,专门负责需求分析,虽然各有分工,但大家必须协同工作。
各种图表使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或IBM Rational Rose工具软件。
各种说明书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字处理软件。
6.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上交文档包括必交部分和选做部分。
必交部分包括:
附件1的系统调研表
项目工作计划书。包括项目阶段划分、任务分解、时间和人员安排、阶段工作成果等。
系统流程图和软硬件设备清单表。
细化的数据流程图和图解说明。
系统的数据字典。
IPO图(至少三个处理过程)。
系统的ER图。
系统主要用例图及其说明
需求说明规格说明书。结合上述内容,参见教材第4章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格式编写。
选做部分包括:
活动图及其说明
系统类图及其说明
设计规格说明书(参考教材第9章)
7.成绩评定
组长给小组内每名成员评分,小组的成绩由指导教师给出,总成绩作为本实验小组的最终成绩,也是组长的成绩,每名成员的成绩=(组长评分*20%+指导教师评分*80%)/ 2
(注意:若组长给定某成员成绩为零时,不论小组成绩为多少,此成员的最终成绩为零)
实验2:设计——大学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1.实验内容说明:
对实验1的结果进行概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