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南北朝诗坛.ppt

发布:2017-05-26约1.66万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第三章 南北朝诗坛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讲授提纲: 第一节 南北朝诗歌概说 第二节 元嘉诗坛 第三节 永明诗坛 第四节 梁陈宫体诗 第五节 庾信与北朝诗坛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第一节 南北朝诗歌概说 从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代晋,到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589)的170年,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东晋开始,随着汉族士大夫的南迁,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转移到江南,北方则渐渐为少数民族统治,战乱频仍。所以,南北朝时期的诗坛,是以南方为核心的,南朝诗坛,代表着中国诗歌的发展走向。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南朝文学的总体发展倾向,是文学社会功用的逐步淡化,审美价值的倍受重视。这是我国思想文化和文学发展的自然趋势。大致说来,两汉文学是政治和经学的附庸;到曹魏时,文学创作重视抒发个人的情思,文学始独立于政教之外;到西晋,文学表现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到东晋,文学有了新的变化,玄学和山水开始有所结合;再到晋宋之交,文学进一步从政治或学术(主要是玄佛)中解脱出来,强调“情性”,讲求语言表现技巧。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文学自身、发展文学自身特性的过程,是文学发展中应该肯定的发展趋向。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南朝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刘宋时期;齐初到梁中期;梁中期到陈末。 就诗歌发展来说,这三个时期分别以“元嘉(宋文帝刘义隆年号,424~453)体”、“永明(齐武帝萧颐年号,482~493)体”和“宫体”为特征。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刘宋时期元嘉体的代表作家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后人称为“元嘉三大家”。 但是三位诗人的创作风格有很大不同:谢灵运开创山水诗,精工富丽。颜延之擅长庙堂应制,凝重藻饰,成就远不如谢、鲍。鲍照主要成就在乐府和拟古诗,笔力雄健,情调慷慨。刘宋时期,除三大家外,较有成就的还有谢惠连、谢庄、汤惠休、鲍令晖等。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齐初到梁中期的永明体,又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谢朓、沈约为代表。沈约作诗最多,又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主张,加之以年寿长、地位高,是当时文坛的领袖。谢朓风格明秀超逸,是谢灵运、鲍照之后最优秀的诗人。此外,王融、范云、丘迟等也是较有成就的诗人。在沈约、谢朓等人的努力下,完成了诗歌的声律理论,更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后期的代表诗人是何逊和吴均。何逊与谢朓诗风相近而更加纤细,吴均受鲍照影响较多,清拔古朴。永明时期标志着我国诗歌发展的重大转折,开始酝酿并逐步形成了近体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梁中期到陈末的宫体诗,是在永明体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独特诗体:内容上多为艳情、游宴以及咏物,形式上更加华美纤丽。情感孱弱,而比永明体更加精巧细密。主要诗人有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以及他们周围的徐摛、庾肩吾、徐陵、刘孝绰,庾信在入北之前也是宫体诗的重要作家。梁陈易代后,陈后主陈叔宝和江总等仍写宫体诗。只有阴铿、张正见稍有个人特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北朝文学总的说来成就不大。在梁元帝萧绎承圣三年(554)庾信入北之前,北方几乎没有什么有成就的诗人。北魏分裂之后,只有东魏、北齐的温子升、邢邵、魏收(后世称为“北地三才”)稍有成绩。而西魏、北周本地却没有诗人可介绍,只是到鲜卑人宇文泰(后谥北周的太祖文帝)晚年攻克江陵,胁迫大批南朝人士北迁,其中有庾信和王褒。尤其庾信,入北后写了很多绮丽遒劲的诗歌,是南北朝末期最出色的诗人。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第二节 元嘉诗坛 一、山水诗的兴起 晋、宋之间,我国诗歌创作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过渡。《文心雕龙·明诗》说: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诗歌] 以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并把它写入诗中,是东晋开始的。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山水和谈玄杂糅是普遍情形,只是二者的比重多少不一。真正把谈玄从山水中基本分离出去,使诗歌从整体上看来成为山水诗,并且有了成规模的创作,是从谢灵运开始的。 谢灵运之前,玄言诗人孙绰、许询、庾阐等,都有一些描写山水的美丽诗句,只是夹杂在“淡乎寡味”的谈玄诗中(有个别诗篇甚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