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包裹分拣系统的移载器输送装置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论文) 包裹分拣系统的移载器输送装置设计
PAGE \* MERGEFORMAT2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学号
011109234
学 生
指导教师
题 目
包裹分拣系统的移载器输送装置设计
包裹分拣系统的移载器输送装置设计
1 综述
1.1本课题的意义和目的
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商品趋于“短小轻薄”,流通趋于小批量,多品种和及时制,各类配送和货运中心货物的分拣任务十分艰巨,分拣系统成为一项重要的物流设施,分拣技术也成为物流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自动分拣机首先在邮政部门开始应用,大量的信件和邮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正确分拣处理,非凭借高度自动化的分拣设施不可。此后,运输企业、配送中心、通讯、出版部门以及各类工业生产企业亦相继应用。
分拣系统的特点:
(1).能连续、大批量的分拣货物。
由于采用流水线自动作业方式,自动分拣系统不受气候、时间、人的体力等的限制,可以连续运行,同时由于自动分拣系统单位时间分拣件数 多,因此自动分拣系统的分拣能力是人工分拣系统无法比拟的。例如,目前世界上一般的自动分拣系统可以连续运行100个小时 以上,每小时可分拣7000件包装商品,如用人工则每小时只能 分拣150件左右,同时分拣人员也不能在这种劳动强度下连续工 作8小时。
(2)分拣误差率极低。
自动分拣系统的分拣误差率大小主要 取决于所输入分拣信息的准确性大小,这又取决于分拣信息的输 入机制,如果采用人工键盘或语音识别方式输入,则误差率在 3%以上,如采用条形码扫描输入,除非条形码的印制本身有差 错,否则不会出错。因此,目前自动分解系统主要采取条形码技 术来识别货物。
(3)分拣作业基本实行无人化。
建立自动分拣系统的目 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人员的使用,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人 员的使用效率,因此自动分拣系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使 用,基本做到无人化。分拣作业本身并不需要使用人员,人员使 用仅局限于以下工作:送货车辆抵达自动分拣线的进货端时,由 人工接货;由人工控制分拣系统的运行;分拣线末端由人工将分 拣出来的货物进行集载、装车; 自动分拣系统经营、管理与维 护。例如一个配送中心面积为十万平方米左右,每天可分拣近 40万件商品,仅使用400名左右员工。
1.2包裹分拣系统的发展情况
1.2.1国外的发展
美国和欧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应用,而日本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才引进自动分拣机,但近20多年来由于其本国经济的特殊需要,发展迅速,后来居上,1987年拥有自动分拣机1000台,号称世界第一。国外自动分拣系统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应用部门不断扩大,分拣技术不断改进提高,分拣规模和分拣能力不断发展。例如瑞典某通讯中心的自动分拣机有520个分拣道口;日本佐川宅急便某流通中心分拣机的分拣能力达3万件/h;单机的最大分拣能力也达1.6万件/h。
包裹分拣系统之所以能在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发展,有其特殊的经济背景和外界条件。首先,在国外随着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商品种类繁多、流通数量庞大。企业为应付激烈的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均积极开展门对门小件运输业务,各类流通中心、配送中心和运输集散中心的货物分拣量急剧增加。要迅速及时地送货上门,在客观上需要高效率的分拣系统。其次,国外劳动力工资相对较高,分拣工作要花费大量的劳务费用,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寻求节省人力的自动化设施。再次,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物流企业普遍应用,各类装卸、搬运、储存等配套设施的齐配以及作业环境的完善,使自动分拣系统具备正常运行的条件。
1.2.2 国内的发展
包裹分拣系统是我国邮政部门使用最早的内部处理设备, 从开始投入使用到现在, 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30多年来, 经过不断的更新换代, 包裹分拣机已经基本形成系列, 目前大量地装备到各级邮区中心局。包裹分拣机的使用, 改变了包裹分拣的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减轻了笨重的体力劳动。80 年代以前, 包裹分拣机的控制系统以分立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 只能实现由人工将包裹放上托盘到格口翻车的简单分拣功能。后来发展到应用单板机、单片机作为控制主机, 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但由于大部分I/ O 接口及驱动电路为厂家自制, 在性能、质量、可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而且这类设备在现场使用时的抗干扰能力也较差。进入90 年代, 各厂家以工业控制机、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控制主机, 使包裹分拣机控制系统的功能、质量、可靠性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目前各个厂家基本都是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控制主机, 它可直接驱动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