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与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对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激光与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 探讨激光与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7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宫颈出血者26例,占74.29%,术后阴道平均排液时间(14.4±3.3)d,对照组术后出现宫颈出血者17例,占48.57%,术后阴道平均排液时间(8.9±2.7)d,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疗效显著,虽然术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术后通过加强治疗和护理,均能有效改善。
关键词:微波;激光;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columnar ectopy)又称宫颈柱状上皮移位,属于妇产科中的疾病,在已婚已育的女性中,发病率可高达40%~60%,由于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代替了鳞状上皮,可见上皮下方的血管及组织,像糜烂一样,故而称为宫颈糜烂[1]。目前,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较多,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治疗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于中重度宫颈糜烂还是以物理治疗为主,本研究中,给予患者采用激光和微波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的7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按随即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8.3±4.3)岁,平均病程(4.2±2.2)年,颗粒型17例,单纯型11,乳头型7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7.8±4.7)岁,平均病程(4.1±2.5)年,颗粒型15例,单纯型12,乳头型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宫颈糜烂分布情况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白色念珠菌感染、淋球菌感染、滴虫感染。
1.2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治疗仪器采用武汉德康光电技术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型号为YW-Ⅱ型,于患者月经干净后的3~7d进行治疗,对患者会阴、阴道进行常规消毒,然后放置阴道窥镜,充分暴露宫颈,采用盐水棉球保护宫颈,将微波治疗仪的输出功率设置为20~40W, 将治疗深度控制在0.3~0.5cm,用微波探头触压病变组织,使糜烂面表层被破坏,将病变处烧灼呈乳白色或焦黄色即可,术后给予患者口服抗生素治疗,3d后口服止血药,连续治疗10d,即1个疗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激光治疗,治疗仪器采用武汉得康光电科技公司生产的激光治疗仪,型号为HG-B型15WCO2,于患者月经干净后的3~7d进行治疗,对患者会阴、阴道进行常规消毒,然后放置阴道窥镜,充分暴露宫颈,采用盐水棉球保护宫颈,将输出功率设置为10~14W,输出时间为0.01s,间隔时间为0.03s,用超脉冲将聚焦点对准病变部位后,使激光束处于糜烂面3~5mm处,照射深度控制在4~5mm,以同心圆由外向内环形烧灼,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1.3疗效评判 观察并记录患者说后阴道排液、宫颈出血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共分四个等级: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阴道检查结果显示子宫颈光滑,病变上皮完全再生,糜烂面消失;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糜烂面积缩小≥50%,重度转为中度,中度转为轻度,病变上皮大部分再生;有效:糜烂面积缩小,但不足50%,糜烂面由颗粒型变为单纯型;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糜烂面积无改变,患者病情持续加重[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间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经治疗,病症均得到有效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出现宫颈出血者26例,占74.29%,术后阴道平均排液时间(14.4±3.3)d,对照组术后出现宫颈出血者17例,占48.57%,术后阴道平均排液时间(8.9±2.7)d,观察组宫颈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且阴道排液时间也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