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doc

发布:2017-06-10约2.0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治疗情况。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 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进行比较;给予实验组患者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并对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径变化率(F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Hcy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0312、4.6080、7.6150、11.1202、17.3890,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检验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内皮功能、Hcy水平进行比较, 具体方法如下:选择彩色超声检查测定患者的IMT等, 选择循环酶法对反应性充血后的FMD、Hcy水平进行测定, 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对eNOS水平进行测定, 选择硝酸还原酶法来对NO水平进行测定 1. 2. 2 治疗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口服叶酸, 5 mg/d, 1次/d;口服维生素B12, 2次/d, 500 μg/次, 持续治疗12周。选择NIHSS评分来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 选择BI评分来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 现阶段临床中在检查脑梗死患者时, 更加关注和重视患者的血管病变[9-13]。IMT能有效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平均水平;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   [1] 孙志宏.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医学研究杂志, 2016, 45(6):158-160. [2] 唐玲梅, 黄赛金.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云南医药, 2015(2):253-254. [3] 李莉霞. 外科手术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养生保健指南, 2016(21):223. [3] 李东艳. 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饮食保健, 2015, 2(10):67-68. [4] 周宇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比较. 实用医技杂志, 2016, 23(1):83-84. [5] 张晓敏, 胡小川, 赵凯仰.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10例临床分析. 新疆医学, 2015(3):390-392. [6] 赵?V. 阿托伐他汀钙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9):101. [7] 秦琴. 高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及叶酸、维生素B12的改善作用.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6, 30(6):90-92. [8] 李本东.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10):284. [9] 张军亚.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3):126. [10] 娄渊芬, 杨陆霞.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16):60-61. [11] 刘柏冰. 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4):299. [12] 靳建红.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43例临床分析. 中??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4):82-83. [13] 邓远琼, 刘伯胜, 邓远琪,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6):3057-3061. [14] 李立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76):8-9. [15] 曾小香, 陈曦. 针药联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11):13-15. [16] 蔡松泉, 蔡加楼. 浅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y的水平与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4):22-23. [收稿日期:2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