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纽约时报》对两届中国举办亚运会报道.doc

发布:2017-09-02约3.5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纽约时报》对两届中国举办亚运会报道摘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纽约时报》中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特点,重点强调其倾向性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中国媒体的应对策略,并通过数据比较探讨西方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发展趋势。 关键词:《纽约时报》 亚运会 中国 倾向性 引言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2010年10月18日,温家宝总理首登时代杂志封面。外媒的突然“友好”,似乎预示着外媒涉华报道的一场变革。《纽约时报》是美国高级报纸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着“档案记录报”的美誉,其刊登的涉华文章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择《纽约时报》作为研究样本,旨在通过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报道的文本分析,探索涉华报道的发展和趋势。 样本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中对两届中国亚运会的报道。样本选择通过在EBSCO数据库报纸资源中找到《纽约时报》,并键入“中国”、“亚运会”两个关键词,分别检索出2010年广州亚运会报道76篇、1990年北京亚运会报道7篇。通过同题归纳,共选择2010年报道55篇、1990年报道7篇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样本分析 第一,报道形式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及分析,亚运会的报道形式分为以下四种:体育赛事、承办及相关报道、评论报道、全球报道。具体数字表现为,2010年:42篇、6篇、5篇、2篇;1990年:3篇、2篇、2篇、0篇。可以看到,两届亚运会中关于体育赛事的报道分别占了72%和43%。这主要是由影响传播效果的五个因素所决定的。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讯息载体、传播技巧、传播对象。《纽约时报》这个传播主体必须客观迅速地报道体育新闻,满足受众急于了解赛事进展的心理要求,维护报纸的权威性及权威信誉。 第二,报道数量分析。在关于体育赛事的报道中,共有各国体育报道2010年33篇、1990年3篇;各项目报道2010年9篇、1990年0篇。其中中国的体育赛事进展情况得到了极大的关注,通过2010年亚运会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中国8篇,卡塔尔3篇,巴林1篇,阿拉伯4篇,巴基斯坦1篇,印度4篇,菲律宾10篇。《纽约时报》对中国的高关注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要求全体新闻如实描绘、反映了对象的整体面貌。由于亚运会的举办城市在中国,是新闻5W的地点要素,在新闻由头及正文中作为东道主出现的篇目就会相应地增多。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基本要求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中国2010年第二季度GDP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的经济、政治、体育、文化等无疑体现着新闻的重要性。 作为“市场”的受众观。针对受众,随着“中国热”的升温,只有提供关于中国的信息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满足其需求;针对其他媒体竞争者,更不能出现重大信息遗漏,焦点问题上的快、准才能实现“报纸记录”。 第三,负面报道分析。在针对中国的报道中,评论报道的倾向性最为突出。统计数据如下:正面、中性、负面报道所占比例在1990年分别为:0%、33%、77%,而在2010年转变为25%、75%、0%。从中可以看出:1990年负面报道多,2010年的客观性报道呈明显上升趋势。 负面报道的形式: 暗含攻击性词语。在《Games Offering China a Chance To Polish Image》一文中,提到“to win back international respect and domestic support lost during the military crackdown last year”,显然“军事镇压”一词已经显示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刻板成见”。 借助亚运会报道谈及双边政治问题。在《Confrontation in the Games; Iraq and the Asian Games》报道中,就中国允许伊拉克参加亚运会发表了看法。当然该报道中只引述了中国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未进行有意“妖魔化”,但作为一种评论的形式,是可以加入“主观观点”,弱化把关人作用的。新闻的客观性要求用事实说话,用文本的逻辑力量体现倾向性,该篇报道对事实的选择也体现了外媒的特定倾向性。 倾向于负面报道的原因: 利益关系。传播媒介的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力学关系,具体来说就是传播媒介和占统治地位的信息源之间的关系。各资本集团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坚持“敌意”会产生收视率,会扩大传播效果。因此,“选择性报道”会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隐蔽显现,这显然与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价值观背道而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