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方周末和纽约时报深度报道比较.doc

发布:2018-06-05约2.7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方周末和纽约时报深度报道比较   南方周末和纽约时报的深度报道各具特色,本文从两家媒体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深度报道为切入点,探究其中的差异。      报道结构的差别      纽约时报的深度报道通过设置连续的冲突推进报道,而南方周末则多因循时间或逻辑顺序展开叙述。   在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深度报道中,纽约时报的段与段之间,对立的观点此起彼伏地出现,形成观点交锋的态势,如同法庭上的控辩双方针锋相对地起立发言一样,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化效果。紧密的冲突设置使得报道张弛有度,可读性徒然增强。但是该报的深度报道并没有按照时间或者清晰的逻辑顺序展开。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结构多因循逻辑顺序或者时间顺序展开,主要分为以时间先后为结构的深度报道和以逻辑发展为结构的深度报道。   纽约时报作为著名的自由派报纸,深受“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的影响,这两个概念要求“让一切有话要说的人都能自由表达他们的意见”。①纽约时报在报道中不断引述冲突各方的观点,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其公正性,这符合其对传媒责任的认识。而反观南方周末,这家擅长“后发制人”的媒体常常紧抓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②其深度报道按照逻辑或时间顺序也就可以理解了。      报道维度的差别      维度,又称维数,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在这里引入这个概念是为了阐释深度报道中的一种现象:对同一个事件的报道可能解读出的意义并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就像一根头发,远看是一维的线,在放大镜下,它却是三维的。   纽约时报的四篇深度报道所报道的主题分别是受害者、当局、奶农、诉讼(按报道的时间顺序)。但记者以这些点为引子,将其与2004年、2007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联系起来,将毒奶粉事件看作食品安全事件,将牛奶的制度监管缺失看作透明、负责任以及独立的管理机构的缺失,进而是在大的制度背景下整个社会监督的缺失,从而探求事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事件的深层原因。报道主题中一个一个的“点”(零维),最终上升到了整个???会所存在的问题,即一个“面”(二维)。   相比之下,南方周末所报道的主题更加广泛,包括对受害者的赔偿、奶业存在的问题、三鹿财产处理问题、相关法律问题、事件本身的原因、典型人物。这些报道多就所报道的人物或事物展开叙述,揭露中国奶业及检测单位在制度层面上所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但它始终是对该事件或人物自身展开的报道。我们可以将南方周末的报道视作从一个点到一条线的维度的报道,也就是一维的报道。   不同维度的深度报道使读者获得的体验不同。一般来说,“点”的维度上的报道给受众更多的是信息获知的满足;“线”的维度则使受众了解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路径;而“面”的维度上的报道给读者带来的则是更深层次上思维的启迪。这就好像看一条水管一样,水管的表面是二维的,但是当我们从远处看它时,它却像是一维的直线。这是因为水管的两维很不一样,沿着管子伸展方向的一维很长,容易看到;而容易绕着管子的那一个圆圈维很短,“卷缩起来了”,不容易发现。你必须走近水管,才能看清绕着圆圈的那一维。深度报道能给受众大量的信息,但报道在哪一个维度中进行,信息能在哪种程度上影响受众,取决于报纸的编辑方针。      信息来源的差别      新闻来源是确保新闻质量的前提,对于深度报道来说尤其如此。南方周末在部分报道中采信了较多消息来源,但这样的报道属少数。南方周末多源核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在部分关键事实中甚至出现了证实无力的状况。以2008年10月9日的《中国奶业:黄金八年,一地鸡毛》一文为例,记者力图发掘两个重要问题:奶业“黄金时代”已经有人作假了;奶站管理失范。对前一个问题,记者仅仅用两个不具名的奶农(老周、老王)作为消息来源;后一个则只有奶站主蒋卫锁一个消息来源。   而纽约时报则更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消息来源来佐证关键事实。如在《法庭使中国毒奶粉的伤痛恶化》一文中,记者采信了10个不同方面的消息来源,以证明中国政府对集体诉讼的态度和对奶粉事件诉讼的压制。   笔者对两家报纸深度报道中关键事实的消息来源进行了统计,南方周末平均每个事实的消息来源为2.6个,而纽约时报单个事实的消息来源为6.5个。      结论:没有谁更优越      在报道结构方面,两家媒体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建构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冲突式的结构更加生动有趣,而时间、逻辑顺序式的结构则更加全面、清晰。   在报道维度方面,虽然更高维度的报道能从思维上影响受众,但它对问题的解决无多大裨益,一个问题“点”无论是从针对性还是可操作性的层面都比一个问题“面”更加容易解决。   此外,高维度的报道必须建立在低维度报道的基础之上,在深度报道中,如果一味地追求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