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欧洲共同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3课 挑战“两极” 1.欧盟形成的过程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及表现 研读史料:感受欧盟,日本的崛起 分组合作,完成探究: 第1、2、3组完成(1)、(3)两问 第4、5、6组完成(2)、(4)两问 文字史料阅读方法: 1.以史料为抓手,回扣史实(即史料与史实的关系) 2.要看材料的题头和出处,找出隐含信息 3.看材料内容,找出关键词及语句 4.注意标点符号,找出答题方向 (1)原因:摆脱美国的控制,迅速发展经济,维护自身安全,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3)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4)共同原因:美国援助,重视科技发展,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构建知识结构 * 冷战 军事:北约 经济:马歇尔计划 政治:“杜鲁门主义”(开始的标志) 两极格局 1.冷战开始的标志及表现 2.伴随着冷战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格局的名称 欧洲的联合 欧共体的形成 原因: 发展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过程: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欧洲共同体 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共同体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欧洲联盟 时间: 1993年 标志: “马约”生效 目标: 经济政治一体化 性质: 区域性的政治经济集团 1999年使用单元的货币——欧元 欧盟总部大楼 欧盟旗帜 日本的崛起 特征: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表现: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 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20世纪70年代日本改善中日关系,并奉行不同于美国的中东政策 欧洲的联合 欧共体的形成 原因: 发展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过程: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欧洲共同体 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共同体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欧洲联盟 时间: 1993年 标志: “马约”生效 目标: 经济政治一体化 性质: 区域性的政治经济集团 1999年使用单元的货币——欧元 1952年 西欧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西欧六国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三个机构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启动 特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记忆大比拼 (2)原因:美国的扶植,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教育,重视人才培养 措施:成立“欧共体”,建立欧盟,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 表现:20世纪70年代初,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加速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启示: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②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等。④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挑战“两极” 欧洲的联合 欧共体的形成 原因: 过程: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 作用: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共同体的国际地位 创始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93年成立,目标是:经济政治一体化 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原因 外因:美国的扶植 内因:①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②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③坚持“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④实行“贸易立国”战略 表现: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注重国家对经济干预、重视人才、 重视教育、科教兴国、坚持改革、发展经济等 启示: 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提高国家地位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