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理解电阻的概念 3.知道在与一个物理量的相关因素较多时,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难点:根据实验思想,设计需要的实验 方案。 为什么导线大多用铜或铝做的 为什么导线的外套都用橡胶或塑料做的 金属片、 塑料直尺、食盐水、玻璃棒、粉笔、硬币等物质 哪些物质容易导电? 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你能设计实验来辨别吗? 设计实验 电路图 待测物体 A --- --- 待测物体 实物电路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接入电路,电路中有电流.表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做导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例如:金属、石墨、 人体、大地 酸、碱、盐的水溶液 金属片 硬币 食盐水 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接入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表明这些物体不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例如:橡胶、玻璃、 陶瓷、塑料、油 塑料直尺 玻璃棒 粉笔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同一种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一成不变的吗? 结论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能会变成导体。 在相同电压下,流经不同导体的电流大小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呢? 电阻 (1)意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单位:欧姆 简称欧,用符号Ω 表示。 1 kΩ=1000 Ω 1MΩ=103 kΩ= 106 Ω (3)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 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锗、硅、砷化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小结 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 A.玻璃棒 B.自行车轮胎 C.塑料绳 D.铜线 2.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 A、因为导体都是固体 B、因为导体中含有电荷 C、因为导体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D、因为导体通了电 D C 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 ) A.没有电荷 B.没有自由电荷 C.有大量自由电荷 D.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4.导体对于电流的 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 5.一段金属丝的电阻为20000Ω = kΩ= MΩ D 阻碍 20 0.02 6.生活中家庭电路中的导线为什么包裹 塑料或橡胶? 7.纯净水不导电而普通的水却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