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教学手册_.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0
羽毛球教學手冊
研究小组:陈运家, 洪友廉, 陈广熙, 陈彩霞
资料整理:黄俊贤 绘图:殷凤萍
网页制作:方迪培 网址:.hk/~b573775/qef
赞助:香港优质教育基金
2000 年 9 月
目录 页数
(一)球拍的握法3
-- 正手
-- 反手
(二)执球法5
-- 羽毛部执球法
-- 球腰部执球法
-- 球头部执球法
(三)基本击球动作6
(四)发球法8
-- 高长球
-- 短球
-- 平快球
-- 平高球
-- 发球的落点
(五)接球13
(六)高远球14
-- 正手
-- 反手
(七)吊球18
(八)杀球19
(九)挑高球21
-- 正手
-- 反手
(十)网前球24
-- 正手
-- 反手
(十一)平抽球26
-- 正手
-- 反手
(十二)绕头击球28
(十三)打球的步法29
-- 前场上网步法
-- 中场两侧移动步法
-- 后场移动步法
(一)球拍的握法
握拍是最基本的关键,球拍如握得不正确,打起球来就会感到吃力与不便。
1. 正手击球握拍法:
-- 又叫「握手式」
-- 握法自然,彷佛和人作握手状
-- 球拍与地面成九十度,虎口正对拍框的侧面,姆指与食指贴在
球拍的宽面上
-- 拇指与食指成 V 字形分握拍柄的两边。其它三指与食指稍离开些
-- 位置宜适中,不能握得太上或太下
-- 力度要恰当,不可过松或过紧,掌心不要同紧拍柄,否则会妨碍腕力的发挥
-- 正手击球法中又分击长球、短球、杀球、抽球、拦网等 (握拍法皆一致)
-- 握拍的要点在于放松及灵活
2. 反手击球握拍法:
-- 握拍法与正手击球握拍法略有不同
-- 将球拍柄部稍向右方转移
-- 右手大拇指,正贴住靠近身体左侧柄部最宽的一面。
反手击球时,羽球的飞行速度较慢,若把拇指稍移动则可发挥杠杆作用而增
加球拍的压力,使球飞得远些。
3. 拦网握拍:
-- 将球拍直立,放于胸前,球拍面向网,虎口对准拍柄的宽面上,.以握拍
手握之. 这种亦可称为西方式握拍
-- 常用以拍击刚越网而过的羽球
-- 是双打网前球员常用的一种握拍方式
补充:
-- 除了以上的握拍法之外, 握拍亦有长短之分
-- 长式、短式的握拍法,乃是指握拍时,握拍手与握把尾端的关系位置而言
-- 手掌极端靠近球拍握把尾端时为长式,相反则为短式
-- 短式握拍法在双打中,位于球场前方的球员常采用,因其便于挥拍和准确性较高之故
(二)执球
羽球的构造很细致,所以执球时,以不损及羽球的形状为
执球法有三:
1)羽毛部执球法
2)球腰部执球法
3)球头部执球法
1. 羽毛部执球:大拇指、食指轻握羽毛部分。
2. 球腰部执球法:大拇指、食指、中指圈住球腰部;无名指托住羽球头部。
3. 球头部执球法:
(三)基本击球动作
羽球的击球动作可分为准备姿势、预备击球动作(引拍动作)、击球动作、跟进动作、击球位置等段落。
1. 预备姿势
全身放松、收腹、膝与肘略屈、眼注视羽球前进的方向、双脚前后或左右开立均可,体重平均由双脚支持。
2. 预备击球动作
当对方球员将羽球拍过来时,接球员必须由预备姿势发展到击球动作。预备击球的动作有:
--高正手预备动作
--低正手预备动作
--高反手预备动作
--低反手预备动作
3. 击球动作
动作完成需时最少,动作却最复杂。击球动作的要领为肌肉紧张用力,击球后肌肉即放松。
4. 击球位置
击球动作的有效与否,有赖球员站立在位置的适当。如位置不对,不但无法将球击得十分有效,甚或无法还击。因此,站立适当的击球位置是有效击球的先决条件。
5. 跟进动作
击球之后的动作,有助整个击球动作的发挥,以及,接下一来球的准备,不容忽视。
(四) 发球法
发球是羽毛球比赛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技术。 因为于羽毛球比赛中, 得分是先要得到发球权。 发球的一方才可得分, 接发球一方即使赢了, 亦只是得到发球权。 而发球又与整体战略有密切的关系, 发球的好与坏又直接影响
下一拍的主动性。发球大致上可分为正手发球及反手发球两种。 正手可发出高球, 平高球, 抽球及短球(网前球)。 而反手因受挥拍之距离所限, 故只能发出短球, 抽球及平高球。
羽球规则第 14 条规定,发球规则:
1. 发球时,双足必须与地面接触,并不得移动。球拍弹出的一杀那起,脚方可离地。
2. 球拍击到羽球的瞬间,触及羽球的位置高过发球者的腰部。
3. 球拍击球的瞬间,球拍握把前任何部份,须在握拍右手的下方。
1. 发球的种类
i) 高长球(高远球)
ii) 短球(网前球)
iii) 平快球(平射球/抽球)
iv) 平高球
i) 高长球
高长球多用于单打中,特点是发出的球又长又高,直落对方的后底线。这时发球的人,不但可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