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多元化环境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引领.doc

发布:2017-08-27约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多元化环境下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引领[摘要]道德价值观决定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和道德评价方向。当今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和矛盾化的特点。道德价值观的建构由认知过程、心理认同、行为表现、人格完善四个环节构成,心理认同中的道德价值冲突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建构的必然过程与重要环节。道德价值观的提升是个人自我完善的活动过程,引领的主要路径有:培养能动型的道德主体,建设主导型的道德文化,丰富生活化的德育内容,倡导体验式的德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价值观 冲突 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19—04 我国社会的转型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的变化,造成了利益的分化和价值的多元,进而也带来道德观念的变迁和道德的多元。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环境复杂的社会变革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交织在一起,道德思想容易产生迷茫与困惑,他们的道德价值观走向将对社会与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目前价值观多元与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道德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与建构过程 1 道德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与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判断的尺度和准则。道德价值观则是指人们关于什么是道德价值、怎样评判道德、怎样追求道德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既是个体对各种现象作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判断时所持的内在尺度,也是决定人们的道德理想追求、道德行为选择和道德评价方向的相对稳定的思想体系,是价值观的核心。它与道德行为选择相互体现和相互依存,具有动机性、评价性、选择性、规范性、禁止性,是道德行为的基点,是道德取向的主导,是道德评价的标准,也是构建道德自我的核心。曾有专家对道德价值观结构进行研究,认为道德价值观存在表层结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每一层次的道德价值观都有相应的成分与之对应。从表层结构看,道德价值观是由道德目标价值观、道德动机价值观、道德手段价值观、道德效果价值观四种基本成分构成;从中层结构看,道德价值观是由道德价值内容和道德价值形式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从深层结构看,道德需要、道德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道德价值的认知成分、道德价值的情感成分、道德价值的行为倾向成分是道德价值观的深层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 2 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 今天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步伐成长的,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物欲膨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竞争取胜、适者生存等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有关调查显示,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道德价值观中的主体意识和道德追求目标正在变迁之中,新形成的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交织在一起,道德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和矛盾化的特点。 一是道德原则认同的多元化。既有大学生坚持以国家利益至上、集体主义为本位的群体性道德原则,服务社会,乐意奉献;也有大学生信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实用性道德原则,强调个人致富、家庭幸福,在付出的同时谋求索取;还有大学生追求个人利益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道德原则,过分注重自我,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漠,步入了极端利己主义的误区。 二是道德目标取向的功利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摒弃了人生目标中的超然性目标和道德的高境界,普遍认同重现实重个人的道德价值观,“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往往更多采用市场经济的利益标准而不是正确的道德标准,对自己没有直接利益的事就漠不关心,缺乏政治热情;在利他与利己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利己,少数人为了一己之利,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其生存方式越来越世俗化、功利化。 三是道德行为选择的矛盾化。尽管主导价值观中强调的国家利益至上、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被多数大学生在观念角度上所认可,却未必都能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许多大学生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却又在追求一种世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虽憎恨贪婪与不道德,却宽容自己的放纵,知与行严重脱节。一方面是学校社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另一方面是对校园经商、追星、沉溺网络、未婚同居等的宽容与认可,甚至推崇怪异、反常、颓废的生活行为方式,可谓是传统与现代交汇,东方与西方兼容,崇高与世俗同在,利他与利己并存。 可见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中,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差,有道德价值取向迷乱、道德评价失范、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分离等问题。 3 道德价值观的建构过程 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提升应从研究道德价值观的建构过程入手。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或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