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二物理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梳理测试题答案.pdf

发布:2021-11-17约1.05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流与电路》 一.电荷 1 .电荷 ①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②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③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④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应用: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⑤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 C ) 扩展: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 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 ,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 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2. 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 情况下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整个原子呈中 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 。1e=1.6 × 10-19C ,任何带电体的带的电荷都是 e 的整数倍 。 3.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等 ;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4.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 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起电过程中,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 电荷而带上了正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相互 摩擦后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 ,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如果两个物体是相同的 物体,他们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相同,相互摩擦后不会起电,不会发生带电现象。 练习: 1. 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橡胶、酸碱盐的水溶液、铁、玻璃、水银、食用油、塑料中, 属于导体的有 酸碱盐的水溶液、铁、水银 ,属于绝缘体的有 橡胶、玻璃、食用油、塑料 。 2 . 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用细线吊起的轻小通草球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则这 个通草球 A .一定带正电 B. 一定带负电 C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 一定不带电 3. 用一个带电体接触已带正电的验电器金属球,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 试判断带电体带电性质 1 (1 )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小; (2 )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大; (3 )金属箔先闭合又张开; 4. 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会发生带电现象 B. 摩擦起点的两个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 在摩擦起点现象中负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 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 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体里有多余的电子,绝缘体里没有 B. 导体里有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所以易导电 C. 绝缘体里没有电荷,所以不易导电 D. 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二 . 电流和电路 1、电流 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方向:把正电荷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