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pdf

发布:2017-03-03约7.2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孑6一弓7 第21卷.第i期 中 国 农 业 资 源 与 区 划 Vol 21,No.1,pp 一39 February,2000 2 0 0 0年 2月 Journal of China A 叫tu趔 唑 垦 ! · 持续农业· 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F弓2予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 三 湖南娄底地区SARD办公室 芋 壑 摘 要 阐述了搞好农村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应搞好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协 调,人IN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关键词丝 !堕 、旦 i亟 越协调 I)丁精} 发艮. 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搞好农村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这是人们经 常议论的热门话题。但如何搞好协调,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 的理论与运作方法作如下探讨。 一 、 搞好农村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重要意义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流、社会是一个大生态系统,既对立又统一,共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搞好它 们之间的协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搞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是发展理论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理论从20世纪 4o年代提出,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6O年代,出现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经济发 展理论,以工业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尺度。结果很不理想,存在贫富悬殊、社会安全、生态环 境、道德品质等突出问题,“有增长而无发展”。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产生了社会发 展与经济发展二者同步发展的模式,1983年联合国提出 “综合发展观”,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人口、经济 的发展超过了自然所能承载的能力,加快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危及人类本身的生存。第三阶段从2O世 纪90年代以来,重点把人类的自我发展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上来,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 “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三大目标”,l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 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趋势…。 2.可持续发展来自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来自于协调。当今的发展主要 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5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大系统,而协调发展的本质就是搞好这5个要素之 间的相互和谐与相互促进。一方面经济发展要注意与文化、政治等社会系统其他方面的发展相结合;另一 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不能逾越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系统的承载力。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立高度物质 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社会,建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只有紧紧抓住经济、社会与人口、资 收稿日期:1999—08 19 王道龙为高级工程师、副所长 羊文超为高级经济师、副主任 单位地址分剐为:北京 娄底 邮政编码分别为:100081 417000 第1期 王道龙等: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苎垦 ! 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完整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搞好经济、社会与人口 资源、环境的协调,是我国农业、农村面临解决的迫切问题。在农业生 产方面,以前片面强调 “以粮为纲”,以牺牲林、牧、渔业为代价发展粮食生产,出现毁牧、毁林、围湖 造田、搞人造平原等现象,破坏了粮食生产与农林牧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导致了生态环境 的恶性循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