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考《劳动法》第三章 就业促进制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具体措施 二、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就业促进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就业促进的目标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就业促进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对所属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和监督。 Company name 二、建立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 Company name 监督检查主主体 监督检查对象 目标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审计机关 财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所属有关部门和 下一级人民政府 就业专项资金的 管理和使用者 法律实施中的 各责任主体 促进就业目标 责任制落实情况 就业专项资金 管理使用情况 法律实施情况 具体措施 三、建立较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策支持体系 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政策支持体系的建立,对就业促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西方政府无不利用政策支持体系就业促进。为了建立就业促进的长效机制,我国《就业促进法》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并按照就业促进的工作要求,以第二章专章的形式规定了较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七个方面: Company name 三、建立较完整的就业促进的政策支持体系 Company name 就业政策体系图表 产 业 政 策 财 政 政 策 税 费 政 策 金 融 政 策 实 行 统 筹 就 业 政 策 劳 动 和 社 会 保 险 政 策 实 行 失 业 保 险 就 业 促 进 政 策 城 乡 统 筹 区 域 统 筹 群 体 统 筹 具体措施 四、维护公平就业,禁止就业歧视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反对就业歧视,我国《就业促进法》对公平就业以第三章专章的形式作出了规定,包括八个方面: (一)政府维护公平就业的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并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 (二)规范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 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往往影响和决定着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的实现。依法规范他们的行为,对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至关重要。因此,《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三)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Company name 四、维护公平就业,禁止就业歧视 (四)保障各民族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各民族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五)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 国家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 (六)保障传染病痛原携带者的平等就业权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是,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七)保障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 (八)劳动者受到就业歧视时的法律救济途径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对《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举报制度,受理对违反本法行为的举报,并及时予以核实处理(当然包括就业歧视处理);违反《就业促进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ompany name 五、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 就业管理:是国家有关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市场进行管理的行为就业管理的内容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发展人力资源市场的职责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中介服务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