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16部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经济政策目标 二、财政政策 三、货币政策 一、经济政策目标 1.经济政策 :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 二、财政政策 1.财政的构成 2.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收入(的差额)。 3.赤字弥补 弥补赤字的途径 4.自动(内在)稳定器 ? 自动稳定器 Automatic stabilizers: 财政工具本身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 5.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6.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7.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 商业银行:经营货币资本为主的企业。 资产业务:放债、投资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中间业务(结算业务) :代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它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 三、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的机制 2.货币政策基本工具 3.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 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某国中央银行原来是以稳定的价格水平为政策目标,现在正考虑是否要改为以一个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为目标,一个正的通货膨胀率可能带来的好处是? A.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使得工资的消减成为可能 B.使得负实际利率成为一项可选择的工具 C.可以降低长期的失业率 D.A和B都正确 实践中,为了停止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增长,政府应该? A.减少税收并且增加政府支出 B.增加税收并且减少政府支出 C.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D.要求政府换届 启示:财政收入不能为增加税收而一味提高税率,而必须审时度势,将税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 一寸光阴一寸金 *合肥学院 章 蕾 一寸光阴一寸金 *合肥学院 章 蕾 2.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经济要适度增长, 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 (1)政府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货币无偿转移出去。 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商品交易。 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维持政府系统运行。 直接投资。 (2)政府收入: 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国家的财政收入手段。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凯恩斯主义思想。 (凯恩斯之前,主要是) 年度平衡预算 衰退时,收入减少,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 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 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为谨慎。 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增发货币,结果是通货膨胀。 国内借债——购买力向政府转移。 引起利率上升。 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导致通货膨胀。 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 向国内外公众借债。 增税。 (1)税收自动变化 (2)转移支付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自动变化。 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适用于轻微经济波动。 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 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 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需求下降。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而行。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斟酌使用,权衡使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 政府增加支出、减税等措施,刺激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 政府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抑制需求。 实际预算盈余: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 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 实际盈余充分就业盈余。 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