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用色彩来表达》光色交汇 教案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pdf
《光色交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风景画中色彩运用、光色变化、构图及绘画语言表达的原理和方法,掌握
风景画的基本创作步骤,能用所学知识赏析作品,并独立完成一幅简单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及动手能力,提升艺术素养
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绘画艺术的热爱,培养耐心细致的创作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风景画色彩运用、光色变化、构图及绘画语言表达的方法,熟悉创作步骤。
难点:在绘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色彩、构图等准确表达情感,展现独特艺术风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多幅不同风格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这些画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引出本节课主题“光色交汇——走进风景画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1)风景画的色彩运用
·色彩运用要点:在风景画中,色彩运用需注重色调的统一与和谐,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来
营造氛围和表现空间。暖色调(如红色、橙色)能传达温暖、活力的感觉,常用于表现日出、
晚霞等热烈场景;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给人宁静、清凉之感,适合描绘森林、湖泊。
同时,要注意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明度高的色彩轻快明亮,明度低的色彩深沉稳重;纯
度高的色彩鲜艳夺目,纯度低的色彩柔和淡雅。
·李剑晨《葱郁河谷》: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绿色的层次,提问:画家如何用色彩展现自然生
机?画面中,画家运用了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绿色,从嫩绿到深绿,表现出河谷中植被的丰富
层次和生长态势,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约翰・康斯太勃尔《干草车》:分析色彩搭配,讲解其如何营造宁静乡村氛围。画中以柔和
的绿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绿色的草地与黄色的干草车相互映衬,再搭配上蓝色的天空和白色
的云朵,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乡村氛围,让观者仿佛置身于悠闲的田园生活之中。
·(2)风景画的光色变化
·光色变化要点:光线是影响色彩的关键因素,不同时间、季节和天气下,光线的强度、方向
和颜色都会改变物体的色彩呈现。早晨和傍晚的光线偏暖,色彩饱和度高;中午的光线强烈,
色彩相对较淡。同时,物体受光面和背光面的色彩也有明显差异,受光面色彩偏暖且明度高,
背光面色彩偏冷且明度低。此外,环境色也会对物体色彩产生影响。
·莫奈《阿让特伊大桥》:探讨色彩对比,让学生体会光影下城市风光的表现。莫奈运用了鲜
明的色彩对比,如暖色调的阳光与冷色调的阴影,明亮的黄色与深沉的蓝色,生动地表现出
光影下阿让特伊大桥及周边环境的立体感和光感,展现出城市在阳光照耀下的活力。
·莫奈《干草垛》:展示不同时间版本,组织学生讨论光线下干草堆色彩变化。在不同时间的
画作中,干草堆的色彩随着光线的变化而截然不同。清晨,干草堆在冷色调的晨光中,呈现
出淡淡的蓝色和紫色;傍晚,在暖色调的夕阳下,干草堆则被染成了金黄色和橙色,充分体
现了光对色彩的塑造作用。
·梁栋《天山映雪》:分析阳光与白雪反射光对画面色彩影响。阳光照射在雪山上,白雪反射
出强烈的光线,使得雪山的受光面呈现出明亮的白色,而背光面则因受周围环境色和冷光的
影响,呈现出淡蓝色或淡紫色,冷暖色调相互交织,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刘海粟《黄山云海》:引导学生观察云雾中光线变化及色彩呈现。云雾在光线的作用下,呈
现出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变化。近处的云雾在明亮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白色或淡灰色,而远
处的云雾则因光线的减弱和空气的阻隔,逐渐融入蓝色的天空,形成一种朦胧、虚幻的美感。
·(3)风景画的构图
·构图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