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贸易课件第4章.ppt

发布:2016-11-15约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1 技术差距论 4.3.1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4.3.2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与分类 4.3.3 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标准 4.3.4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4.3.4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基础性原因: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4.4.1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4.4.2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学习曲线 学习曲线理论对开展国际贸易有何启示? 4.4.3 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4.3.3 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历史背景 举例:诺基亚错失发展机遇 或成下一个柯达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中国:总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普通民众握有庞大的社会购买力,而纺织品作为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要素,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决不能小觑; 印度:2007年国内的成衣服装市场消费增长到115.4亿美元,并有望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强劲拉动印度国内对纺织品的需求。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2006年全球交付了6.66万台织布机, 中国:采购量为4.22万台,占63%; 印度:采购量为0.56万台,占8%。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中国:民营企业占53%,“三资”企业占38%,国有以及股份制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占19%。整个产业已基本形成纺织产业运行其中的市场机制。 印度:纺织产业的结构则呈明显的“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中国:“十一五”期间,面对纺织产业产能相对过剩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纺织产业发展的战略。 印度:成立棉花技术使命小组,加速棉花加工企业实现现代化;设立技术更新基金计划促进纺织产业的现代化;引入“综合纺织园安排”为纺织产业提供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并对参与综合纺织园计划的企业提供40%的资金扶持等。 中、印纺织产业国家竞争优势对比 中国:从2005年7月实行汇改至2008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3.8%。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纺织产业的销售利润至少下降2%-6%。自2006年9月15日起,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 印度:从2005年起,印度也面临着卢比升值的巨大压力,纺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遭遇严重困难。据2007年印度储备银行发布印度对外贸易报告,由于卢比对美元升值接近15%,纺织品出口大幅缩减。 作业 中、印软件外包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政府对国家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四种决定因素的引导和促进上。 (6)政府 政府行为可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政府行为只是创造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辅助因素,其作用是为企业提供一个有利的竞争环境。 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企业更注重保持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 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依赖于已获得的财富,产业竞争能力逐渐衰弱 企业的创新 资本要素 基本要素的优势 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 财富驱动 创新驱动 投资驱动 要素驱动 一、生产要素 1、劳动成本 劳动力成本在印度纺织产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为6%,中国的这一比例为10%。 2、纺织品原材料资源 中国:2007年全年棉花产量760万吨,仅比上年增产1.3%。 印度:2005年的棉花产量为415.35万吨,2006年的棉花产量为457万吨,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10.03%。 3、基础设施 二、需求条件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1、原材料 2、纺织工业机械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五、政府 六、机会 * * 第 4 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学习目标 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理解技术差距论、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理论 4学时 创立者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 创新国(A)垄断、出口 进口国(B)模仿、开始生产 进口国(B)出口到创新国(A) 创新国(A)开发更新产品 创新国(A)研制新产品、新工艺 t0 创新国生产和出口 模仿国生产和出口 创新国生产 创新国进口 模仿国出口 创新国出口 模仿国进口 t1 t2 t3 需求时滞 反应时滞 掌握时滞 模仿时滞 模仿国生产 思考:发展中国家作为“后来者”的优劣势 掌握时滞 两国收入水平差距 市场容量差距 反应时滞 需求时滞 企业家风险意识 企业家的创新 关税 运输成本 国外市场容量   居民收入水平 规模经济 模仿国吸收新技术能力的大小 影响时滞的因素 定型产品无开发价值,价低利小 多样化,多品种,价格降低 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