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价值讨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2011学年春季学期)
论文题目: 敦煌的宝藏
——敦煌壁画价值的研究
课程名称: 中华文明史
任课教师: 柴福珍
班 级: 园林081
学 号: 0801030119
姓 名: 李筱琪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
1.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
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打印或使用标准A4复印纸手写稿形式上交。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使用隶书二号加黑;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宋体三号、四号及小四号并加加黑)
摘要、关键字(需使用宋体小四号)
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行距20磅)
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
敦煌的宝藏
——敦煌壁画价值的研究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点,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在这个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社会安定民风古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美丽的敦煌,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以狩猎为主,开始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敦煌地区曾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和陶器、铜器。夏、商、周时期,敦煌属古瓜州的范围,有三苗的后裔,当时叫羌戎族的在此地游牧定居。敦煌地区发现游牧民族留下的许多岩画至今历历在目。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以后,大月氏强盛起来,兼并了原来的羌戎。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敦煌历经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历史文化景观。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4]
敦煌石窟艺术的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壁画上。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与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敦煌壁画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敦煌壁画是佛教艺术的宝库。
敦煌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分类有: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山水画和故事画。其中故事画又包含: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教史迹故事画和比喻故事画。绝大多数壁画属于宗教内容, 佛像画中包括各种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释迦等,各种菩萨:文殊、普贤、观音等;天龙八部:天王、龙王、夜叉、飞天、阿修罗、迦楼罗等等。经变画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故事画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这些画的内容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此外还有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因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以及释迦牟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佛门弟子、善男信女讲解佛教教义所列举的故事。其中主要的有:《快目王以眼施人》、《沙弥守戒自杀》、《尸毗王割肉救鸽》、《须摩提女请佛》、《五百强盗成佛》、《九色鹿的故事》等。——[1][3]
敦煌壁画对佛教的包容可以说是世界无双的,无论是对佛教历史的发展,对佛教大事件的记诉,对佛教思想的阐释,这些都无不说明了敦煌壁画在佛教中的至高地位。
它在美术史上的价值更是弥足珍贵。
敦煌壁画在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描勾勒、赋彩设色等方面系统地反映着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传承演变,展示着中西艺术交流融会的历史面貌。从莫高窟的壁画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宗教美术的发展和脉络。
1、壁画的发展简史
敦煌壁画的创作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