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小组工作详解.ppt

发布:2016-05-16约6.25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六、七、八、九、十章) 授课人: 路艳梅 辽宁省民政培训中心 第六章 小组工作方法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模式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过程 第四节 小组工作的技巧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一、小组社会工作的概念 小组社会工作简称为小组工作或团体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 (一)小组 通常是由社会工作者指导下,将两个以上或更多的具有共同的需求或相似的社会问题的成员组织在一起而开展互动性活动的团体。 (二)、小组四要素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小组工作是以社工按照既定目标带领和引导的一个过程 小组组员在小组过程中面对面互动,影响,共同解决问题 经验相互分享,改善社会功能,促进成长 (三)小组工作 定义: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 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组员改善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 和成长,达到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教育小组:帮助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改变对问题的 看法和解决方式(学校、社区、医院) 成长小组:运用内在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潜能,正常健康发展(大学生认知团体、野外拓展训练) 支持小组: 同性质问题的人聚集在一起互相支持 (抗癌、自闭症、单亲家庭自强) 治疗小组:有过创伤,心理和社会行为出现问题影响日常生活(网瘾、家庭暴力、美沙酮治疗小组、星星点灯) 某一小组由10名大学新生组成,他们对大学生活适应不良,出现焦虑、沮丧等情绪。社会工作者将通过小组活动的设计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协助成员尽快适应并融入校园生活。该小组的性质为( ) A治疗小组 B社交小组 C成长小组 D支持小组 C 三、小组工作的特点与功能 1、特点: 组员问题的共同性和相似性 强调组员的民主参与 注重团体动力 2、功能: 塑造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 提供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境 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 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 理论基础 特点 实施原则) --治疗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 一、 社会目标模式 理论基础 社会学和系统论 实施原则: 培养小组成员社会意识社会责任 发展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 致力小组领袖的培养 小组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一致性 成员特征:成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总体目标:培养成员社会责任感 工作者特征:影响者的角色 二、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关注小组成员的心理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改变行为方式,并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经验,以获得自我的发展 实施原则 综合性原则 建构性原则 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 治疗模式的特点 小组目标: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成员特点:有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 工作者特征:治疗者专家 三、互动模式 理论基础 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 实施原则 开放性的互动 平等性的互动 “面对面”的互动 互动目标模式的特点 总体目标:促进成员形成社会归属感 成员特点: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工作者特征:中介者、使能者 四、发展模式 理论基础 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高,成员个人的自我实现。 实施原则 积极参与的原则 “使能者”原则 发展模式的特点 总体目标:小组组员和小组共同成长 成员特点: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共同成长 工作者特征:协调者和使能者 某大学社工系每年都要给新入校的大学生开设成长小组,帮助组员重新认识自我、提升自信心,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过度,促进组员的共同成长。这运用了小组工作中的( )模式 A互动 B发展 C治疗 D社会目标 B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过程 一、工作准备阶段 (小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