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及非盈利性组织会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问题1:营利、盈利、赢利
营利:
“营”在这里是“谋取”的意思
“营利”有两个近义词———“牟利”、“谋利”
盈利:
盈利 即赢利1、企业单位的利润2、获得利润3、指企业、个人或经营性组织的一种能力指标
赢利:
1、经营某事所得的利益
2、今多特指企业单位等的利润
问题2:会计体系
一、预算会计概述
预算会计是一门专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预算会计的定义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我国两大类会计体系之一
(三)预算会计的主体——政府与非营利单位
财政总预算会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行政单位会计 行政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 预算会计的主体
(1)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各级政府
(2)行政单位会计的主体是行政单位
(3)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是事业单位,财政是代表政府执行预算管理财政收支
政府与非营利单位
含义;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社会目标而无偿或部分有偿地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半公共服务的机构和组织。
分类:政府单位,教育机构,卫生福利机构;此外还包括各种宗教组织和机构、各种慈善组织和机构、各种基金组织等。
各级政府
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设立区的市、自治州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乡、民族乡、镇
行政单位
行政机关
国家权力机关
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等
政党组织
(四)预算会计的对象——客体
是非物质生产领域中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运动。
预算会计的对象:是非物资生产领域中政府资金和事业单位资金的运动,即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各级预算有不同的资金运动。
(五)预算会计的构成
预算会计主要包括 (财政总预算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 (国库会计 (收入征解会计 (基本建设拨款会计
预算会计制度包括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的构成
预算会计的构成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六)预算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1、预算会计的职能
(1)传统的核算反映和监督职能;
(2)预测预算资金的发展变动趋势,以便采取正确及时的决策措施;
(3)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参与政策决策职能。
2、预算会计的特点
(1)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适用于各级政府和各类事业、行政单位。
(2)有统一性和较强的宏观性,在全国形成一个预算会计的统一体系和信息系统
(3)具有广泛性和政策性特点。
(4)一般采取收付实现制。
二、预算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或会计假定,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三、预算会计的记账基础
记账基础,一般习惯叫做会计基础,亦称会计处理原则或收支结账原则,是指结账所应遵循的原则。有权责发生制(或应计制)和收付实现制(或现金制)两种
(一)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指以实收实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根据各项收入和费用是否发生货币资金的收付为标准来确定其归属期的,凡是本期实际收进款项的收入和本期实际支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体现本期的工作成果或劳动消耗,都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权责发生制根据各项收入和费用是否体现本期经营成果和生产消耗为标准来确定其归属期,凡是体现本期经营成果的收入和体现本期生产消耗的支出,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进或付出,都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处理;反之,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是在本期内收到或付出的,也不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处理。
四、预算会计的一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相关性原则
4.???一贯性原则
5.及时性原则
6.明晰性原则。
7.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原则。
8.配比原则。
9.专款专用原则。
10.历史成本原则。
11.重要性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二)相关性原则 (三)可比性原则 (四)一致性原则 (五)及时性原则 (六)清晰性原则 (七)重要性原则 (八)专款专用原则
五、预算会计组成体系
根据国家预算组成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