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和矫正.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及矫正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 监护人反映对比较调皮的孩子的监管面临各
种困难。如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般年纪偏大, 和监护对象之间存在巨大
的“代沟”,其他类型的监护人在管教孩子上也会遇到困难,对别人
的孩子在管教上 “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孩子的不妥当行为 “有
的不好管,有的管不住”。学校的班主任教师也反映,在对一些留守
儿童管理上存在困难。
第一, 日常行为问题。 调查发现, 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在行为方
面也会出现问题。调查数据显示, 57.6% 的人有过失行为, 35.2% 的
人有说谎行为,7.4% 的人有偷窃行为, 30.6% 的人有攻击行为,41.3%
的人有破坏行为 [4] 。初中阶段的男生行为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主要
有: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例如晚上偷偷外出上网,
通宵不归, 甚至看不良录像、 同学之间拉帮结派、 赌博等。更有甚者,
有的孩子自控力较差, 因失去父母监管, 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一些
留守的 “二无一未”(无学上、 无工打、 未成年 )青少年品行问题更多,
在一些地区“二无一未”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 40% 以上
[5]。
第二,学习行为问题。 据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
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仅占 10%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
偏下 [1]。就测试及格率这一指标,留守儿童只能达到 60% ,少于普
通学生 27% ,而他们对待批评教育往往采取逃学、游逛甚至离家出
走的过激行为 [6]。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学习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
响,特别是对小学生。 主要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习心理问
题,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离开, 在一个时期内学习上变得有些消沉,
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 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太好; 二是持续性的学
习成绩不能上升, 很多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初期学习成绩下降, 虽
然其中大多数人在经过一到两个月后能有所恢复, 但最多只能维持原
有的水平。总体上看,不少人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7]。
二、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和行为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毋庸置疑,父母进城务工和经商的确给农村留守儿童造成了严重的健
康问题和行为问题。 那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 笔者根
据已有的研究和实际调查, 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和行为问题作了分析
和归纳。
1.自我认识存在“盲区”
有研究者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索时发现, 年龄越小的孩子心理
问题表现越是突出,尤其是小学生表现明显, 还有女生比男生更突出。
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 小学生看到别人有父母照顾时容易产生短
暂而明显的情绪体验,会在别人的父母来送东西的时候羡慕别的同
学,或者在生病和失眠的情况下想念父母;就不同性别的孩子来说,
女生的内心更脆弱敏感, 对父母的思念更强, 更容易期盼和父母在一
起的幸福时光,遇到困难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向他人求助。 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留守儿童心理、 性格等不成熟, 对人和事物的认识有偏差, 且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儿童对人和事物的认识也有偏差。
和父母都在家的儿童相比, 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不如前
者。因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
交往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和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成长的烦
恼。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 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
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