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二章消费者行为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章 预算约束 一、预算 1、预算约束 2、预算线 3、预算集 价格为(p1,p2)和收入为m时能够负担的消费组合 两种商品的预算集——将一种商品视为要研究的商品,另一种商品视为要消费的其他所有商品(复合商品甚至是货币) 二、预算集的性质 1、预算线上的点是全部收入花完刚好能够买到的商品组合 (1)满足零次齐次性:当收入与价格以同样比例t变化时,预算集保持不变 (2)是一个凸集:任意两个消费组合中的凸组合仍然在这个预算集中 2、预算线斜率 斜率可以表示消费商品1的机会成本 三、预算线的变动 1、p1、p2不变 2、m不变,p1、p2同比例变化 3、m、p1不变,p2变化 4、m、p2不变,p1变化 其他情况下的变动 1、数量折扣 m=100 p2=1 当0≤x1≤20时,p1=2; 当x120时,p1=1 2、反向数量折扣 m=200 p2=1 当0≤x1≤X时,p1=2; 当x1X时,p1=4 3、时间、基本生存需要等因素的影响 满足所有资源约束条件的预算集才是可得到的预算集 四、计价物 如果假设p2=1或m=1,不会改变预算线斜率。可以将p2或m称为计价物价格 五、税收、补贴和配给 1、从量税 征收方式: 预算线: 2、从价税 征收方式: 预算线: 3、从量补贴 补贴方式: 预算线: 4、从价补贴 补贴方式: 预算线: 5、总额补贴或总额税 总额税的预算线: 总额补贴的预算线: 6、配给制 政策混合运用对预算线的影响 【例】政府食品券计划 假设m=$100,pF=$1,复合商品pG=$1.政府现在给符合要求的家庭发放40张食品券,且食品券不可交易 如果食品券在黑市上以$0.5/张进行交易,会出现什么后果? 第三章 偏好 一、消费者偏好 给定任意两个消费组合(x1,x2)和(y1,y2),消费者按照自身意愿进行排序 偏好的表示方法 1、严格偏好 2、弱偏好 3、无差异偏好 如果消费者对两个组合的满足程度一致,则为无差异的偏好 二、偏好假设 1、完备性:任意两个组合都能够比较 2、反身性 3、传递性 三、无差异曲线 对于消费组合(x1,x2),所有类似于(x1,x2)的弱偏好集对消费者都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负斜率 (2)任意组合都至少在一条曲线上 (3)描述不同偏好水平的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4)凸向原点 四、不同商品的偏好 1、完全替代品:按照固定比率替代 2、完全互补品:必须以固定比例搭配使用 3、厌恶品 就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而言,如果增加厌恶品的数量就必须增加正效用的商品 4、中性商品 5、餍足点(satiation) 6、离散商品 可以用需求表表示 五、良性偏好 具有单调性假设和凸性假设的偏好就是良性偏好,它是消费者对大多数正常商品具有的偏好。 1、单调性假设 给定消费组合(x1,x2)和(y1,y2),如果x2=y2,但x1y1,则必然有: 其中隐含对多余物品自由处置的假定 2、凸性假设 消费者认为平均消费组合比极端消费组合更好 如果(x1,x2)~(y1,y2),那么对于任何满足0≤t≤1的t来说,有: (1)严格凸偏好 (2)非凸偏好:认为平均消费组合不如极端消费组合好 六、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增加某种商品的单位消费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2、MRS的解释 (1)MRS的斜率 如果按照任何不等于MRS的交换率,消费者一定会用一种商品去换另一种商品。只有当交换律等于MRS时,消费者的交换行动将停止 (2)MRS的斜率衡量了消费者的边际支付意愿。以商品2作为参照: 应该支付多少取决于价格 愿意支付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偏好 3、MRS的特性 严格凸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显示了MRS递减的规律 第四章 效用 一、效用 1、含义 2、基数效用 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 可以采用边际分析法 3、序数效用 效用不能加总,只能显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及顺序 可以采用无差异分析法 指派效用的方法 二、偏好与效用 效用函数U(x)能够用来描述偏好之间的关系 三、效用函数与单调变换 1、效用函数实际上是一种给可能的消费组合指派效用数字的方法,派给受到较多偏好的消费组合的数字高于偏好较低的消费组合 U=U(x)=U(x1,x2) 2、单调变换 (1)如果u1u2意味着f(u1)f(u2),并且能够保证效用排序不变,则f(u)就是原效用函数u(x)的单调变换。或者,函数是单调的。 (2)反过来说,如果f(u)是u(x1,x2) 的单调变换,则f(u(x1,x2))具有和f(u)相同的偏好 四、构造效用函数 不是每一种偏好都能用效用函数来表示,通常能够找到效用函数来表示性状良好的偏好 采用序数效用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