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知识结构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 刘勇 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材处理 中考链接 教材地位 1.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原子、水、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碱之前,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2.在氧气和氢气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和氢气的性质类似。学习碳可以加深对可燃性和还原性的认识,对于氧气和氢气的性质起到了加深和巩固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说明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课题3是在课题2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教材分析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状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重点: (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4)培养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本单元教材难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情分析 1、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拥有“从现象到性质,由性质到用途”的认知思维。本单元的知识可以可以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思维模式。 学情分析 2、通过第二单元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流程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突破 1、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教材中已知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师生共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演示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确定反应原理,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用浓盐酸和硫酸;课前布置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到课堂展示,让部分学生到台上演示实验,教师针对学生演示指出实验注意事项。 ?????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分析对比两套装置,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中考链接 中考链接 2.CO2 的性质、用途、制法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命题趋势如下: (1)CO2 的性质考查将密切联系实际,用途密切联系性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 应、灭火等;对 CO2 性质的探究也是热点之一,如 CO2 与水反应的探究、CO2 与石灰水的反应 等;另外还有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组成的探究等,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 究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一般较高。 (2)CO2 的实验室制法在注重基础题的同时,将会加大与 H2、O2 实验室制法的综合实验 考查力度,同时结合 CO2 的性质将气体的制备、除杂、干燥、检验综合于一体,全面考查学 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本考点主要以实验题形式出现,同时它也是实验基本操作考查的重点。 中考链接 3.CO 的性质中,预计将侧重 CO 毒性的考查,如实验尾气的处理、煤气泄露、煤气中 毒的正确处理等,CO 与 CuO、Fe2O3 的反应也将是考查的热点,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实验 题等形式出现。 *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教材处理 碳 碳单质 金刚石 石墨 C60 C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碳的氧化物 CO 性质 用途 CO2 性质 制法 用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验室 工业 金刚石 石墨 C60 天然存在硬度 最大的物质。 可做钻头。 质软细腻导电 可做电极 C60 石墨 还原性 内容分析 碳的单质 碳的化学 性质 金刚石 有超导性 可做超导材料 常温下性质稳定 可燃性 保存档案 做燃料 做还原剂 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实验室 制取 工业制取CO2 反应物的状态 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固液常温制气体装置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 浊,则是二氧化碳。 方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原理: CaCO3--------CaO+CO2↑ 内容分析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