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成长.pdf
教师个人成长故事
海原二小莫菊
1
教师个人成长
莫菊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回想自己这些年的成长
历程,感觉犹如一条细丝,是那么的微小而又那么的绵长。师范
毕业参加工作为人师者已经十四年了。
十四年弹指一挥间,似乎我还是那个刚毕业且对教学充满新
奇和期待的年轻小姑娘,但更多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经不像。在多
少个日日夜夜中,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人生
的舞步,我知道,在这条路上,我会继续演绎自己的教师生涯最
美好的风景。
十四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毕业班的语
文教学。语文的精彩文字、华丽的语言、深邃的内涵让人时而欢
2
呼雀跃,时而让人热泪盈眶,但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当一名语文
老师的心酸和幸福。
“语文教师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小学,语文老师
往往是一身多职,既是班主任,又可能是音乐教师,甚至还可能
是中队辅导员。简单地说,语文教师就像是一个班级的领导,又
是一个班级的保姆,一学期下来,语文教师就像是上级又像是勤
务员还像个仆人,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往往造成语文教师身
心俱疲,穷于应付各种班级事务!工作量比其它科任教师的工作
量大得多。对于学校在评价一个教师时,往往是以“主科”(长
期以来小学都把语文、数学两科作为主科)期末考试的成绩定高
下,这就造成语文教师所做的其它班级工作的价值无从体现。虽
累,但我仍然快乐着,因为幸福永远眷恋着我。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形成了自已的教学风格,主要归纳为如
下三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感觉到: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使语文知识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接受知识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处
于压抑状态,产生厌学心理,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我
追求一种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教
学环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尝试,变苦学为乐学。如何变苦学
为乐学?我主要采取了三个途径:一是从教学内容入手,充分挖
掘教材本身的魅力,满足并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求知欲望。二
3
是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密度、难度和速度,做到有张有弛、难易交
替,使学生始终如一地保持饱满的求知热情。三是针对儿童心理
特征,创造并交替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设置出引人入胜、
乐而忘倦的教学氛围和情景。在这三个途径中,我尤其注重教学
方法的运用,创造了“布设环境,引人入胜”、“实物演示,加深
理解”、“制作教具,形象直观”、“故事激趣,吸引注意”、“幻
灯录音,动静结合”等五种激发兴趣的基本方法,使那些看来枯
燥乏味的数字、符号和概念变得亲切感人,充满纯净的童趣。
(二)引导学生尝试,变学会为会学。
我认为小学儿童尤其是中年级以上的儿童,不随意注意和形
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随意和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是完全可能的,
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一惯主张,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两者之间
架设桥梁,帮助学生把不随意注意转化成随意注意,使形象思维
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自己动手、自己运脑的方式,达到自我感
知,自我发现,自我尝试新知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上,我对自己
约法三章,制订了严格的“清规戒律”,切实做到“教师少说
学生多说,老师少讲学生多思,”达到变教师教学生学会,为学
生自己会学的较高境界。
(三)沟通知识联系,变知识为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我熟悉
语文知识的构建特点,确信“任何一种新的语文知识,都是由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旧知识构建而成”,并且进一步认定,只要帮
4
助学生沟通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旧知识,学生就能够构建起新的
知识大厦。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用极大的力气,揭示
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
度,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去审视、理解、比较,解决从生
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