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
1.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城市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加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的地区。H 建设用地 development land
E 非建设用地 non-development land
(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R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
M 工业用地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W 物流仓储用地 logistics and warehouse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road, 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
U 公用设施用地 municipal utilities
G 绿地与广场用地 green space and square
9.城市化:urbanization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10.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城市化水平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各类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 镇总体规划
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交通出入口、停车位。建筑体量、、色彩:《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在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市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
?在内容上明确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它认为,城市活动可以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提出“四个主要功能各自都有其最适宜发展的条件,以便给生活、工作和文化分类和秩序化。”
?宪章指出当时城市四大功能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它引导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马丘比丘宪章》 1978年国际建协IUA·秘鲁利马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与《雅典宪章》强调物质空间决定论不同的是,《马丘比丘宪章》重点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
?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也是一个连续发展与变化的体系,并提出“动态规划”的概念。
19. 田园城市P29
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霍华德提出)
20. 有机疏散P34
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伊利尔*沙里宁提出)
21.卫星城(卫星城镇) satellite town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22.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24.城市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4大类)
特大城市(>100万)、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30万)、小城市(<20万,最低:6-8万)。
25.确定城市人口的依据是什么
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承担的任务;
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4、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问题:避免以共性做城市性质或不区分城市基本因素主次、一一罗列。
26.城市人口构成,包括哪六个阶段?
也叫劳动构成,指人口按分类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包括规划区内常住非农业人口、暂住人口。
一般将年龄组成分为6组:
托儿组:0~3
幼儿组:4~6
小学组:7~11
中学组:12~17
成年组:男18/19~60 女18~55
老年组:男>61 女>56
27. 年龄构成的规划意义是什么?P119
(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和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有重要作用。
(3)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儿、幼儿及中小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