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季节选择和生产过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气候特点和季节选择 我国广大地区由于自然气候适合香菇生长并形成优质菇的季节很短,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时间长、寒冷、干燥、多大风天气,在自然条件下不可能生长香菇;夏季炎热、高温,空气湿度大,超过香菇生长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这个季节长出的香菇柄长盖薄,质量差,可能形成优质菇;春秋两季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空气较干燥,阳光充足,微风吹拂易形成,有利于优质香菇的生长发育,但确因时间短,满足不了香菇生产周期的需要,所以要想获得理想的产量又能确保优质,井冈山,永新等,山区创造条件,能满足香菇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和周期的需要。广大地区利用保护地选择不同的季节结合进行是解决出优质菇的唯一办法。 季节的选择是根据出菇季节的确定倒计时推算养菌、接种和灭菌所需的时间,确定开始生产的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的时间安排是一个生产周期,我们需要的是常年出菇,一年四季不间断的生产出优质香菇,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就要打破时间界限,在充分利用好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的同时,还要根据香菇生长发育的规律,人为创造小环境、小气候,为高产优质打下基础,源源不断的、一年四季生产优质菇,供应市场。 第二节 原料标准和生产设施 一、原料的选择 1、锯末 香菇是木腐类真菌,所以,北方保护地优质香菇栽培以木质素含量高、质地密、耐腐蚀的锯末为好。 锯末以硬质阔叶林木为佳。柞、桦、榆、槐、各种果树或沙棘等锯末均是栽培香菇的优质原料,这些原料质地密、木质素含量高有利于菌丝积累营养,后劲足,后期浸水不易解体;培育的香菇肉质厚、朵大出菇期长。 但应注意,松、衫、柏、樟树等一般不适用栽培香菇,因为这些料中均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杀菌素,不利于菌丝生长。同时这些料中含有芳香类物质抑制菌丝的生长。如果这类锯末资源十分丰富,经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方法有加压排除法,堆积发酵法和水煮法。1)加压排除法:把锯末装入常压锅内上大气30分钟后,加大火力,排气10分钟,让有害物质排除,然后保持100℃维持10小时以上,闷锅8小时后出锅,晒干后备用。2)堆积发酵法:将松、杉、柏、樟、锯末拌23%浓度的石灰水,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每隔4-5天翻堆1次,堆积发酵25天,即可使用或晒干后备用。使用时测量酸碱度,使pH在7以下,以防碱性过高影响菌丝吃料。这种材料用量最好不超过20%。 杨、柳、桐等锯末也可作香菇的培养料,但香菇的产量低质量差,如果这种资源丰富应与硬杂木锯末混合使用。 农作物秸秆也可按一定比例搭配使用,比如豆秸、玉米芯、棉秆、花生秆等,只要不霉变,粉碎后均可使用。 2、麦麸或米糠 主要提供香菇生长所需的氮源,要求选用新鲜不霉变、无虫蛀的,大片比小片的好,麦麸、米糠中含有香菇菌丝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具体来讲,麦麸中含有粗蛋白质1.4%,粗脂肪4.8%,粗纤维8.8%,钙0.15%,磷0.62%。添加麦麸或米糠对培养基还能起到粘结固型的作用。注意米糠是稻谷脱壳后米粒表层的皮才是糠,不是带谷壳的粗糠。 麦麸是香菇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辅料之一, 用量约占配方的15%-20%。 麦麸应选用当年加工的新鲜粗皮麦麸,以利于培养料的透气性,如果霉变、虫蛀、潮湿或经过高温,则营养成分已经受到破坏,不宜使用,以免造成碳氮比失调而导致产量低。 3、石灰(生石灰、熟石灰) 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加水后即熟石灰(氢氧化钙)、能中和培养基中过多的酸,并且可以催化锯末及麸皮的物理变性,使其营养容易被菌丝吸收。生熟石灰均为碱性,用于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从而抑制大多数酵母菌等的生长繁殖,达到消毒目的。 6、棉籽壳 也称棉籽皮,是栽培食用菌最理想的原料,具有营养丰富、质地硬,有利于菌丝逐步分解吸收利用,后劲足等特点。同时,棉籽壳形状规则,颗粒间隙大、通气性较好,有残留的棉花纤维,有利于菌丝生长发育。且本身呈碱性,能抑制霉菌的生长,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棉籽壳应选择无霉变、未被雨淋无结块的新鲜棉籽壳,当年收集当年利用为好。 7、玉米粉 玉米粉因品种不同产地有别,营养成份也有差异。一般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灰分、维生素B2等,在生产中,一般加入2-3%的玉米粉,增加碳源,加强菌丝活力,有助于提高产量。 8、蔗糖 蔗糖对菌丝的发育和生长影响很大,利于菌丝生长,配制培养基时常加入1-1.5%。由于菌种转接过程中,菌丝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菌种到了新的环境中还没有分解吸收锯末营养成份的能力,需要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