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6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ppt

发布:2017-08-11约2.79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6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 *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 2006年5月18日 ——提升手机产业竞争力的三驾马车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曾剑秋 创新是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电信业,技术创新是推动电信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是电信业竞争的重要支点,电信业发展的历史就是电信技术不断创新的历史。 信鸽从古至今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 全球手机产业的现状 全球手机市场销售量: 2003年的增速为30.0%; 2004年的增速为25.1%; 2005年的增速为13.6%; 2006年预计增速为4.9%,预计销量为8.65亿部, 仅比2005年的8.25亿部增长4000万部。 全球手机市场销售利润: 2005年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42美元,比2004年的155美元下降8.5%, 2006年的平均销售价格将进一步下滑为129美元,比2005年下降9.2%。 降 全球手机市场 增速趋缓 利润下滑 国内手机产量与市场份额 2005年全行业手机产量达3.0367亿部,同比增长30%; 出货量(包括出口)约3.0386亿部,同比增长31.9%; 出口量达2.28亿部,同比增长56%。 其中GSM手机生产2.7424亿部,同比增长28.9%;销售2.7442亿部,同比增长30.9%。CD-MA手机生产2942万部,同比增长41.8%;销售2943万部,同比增长42.4%。 2005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为8.25亿部,其中在我国境内生产的手机超过了总量的1/3,约占36.8%,同比前年提高了1.7%。 部分洋品牌市场份额呈高速上升的趋势,其中诺基亚市场占有率同比前年上涨了10.8%。相反,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仍在继续下降,截至2005年年底市场占有率总和仅为40.6%。 有数量无质量 整体喜忧参半 国内手机用户情况 2005年各月电话用户增长情况比较 手机用户增长缓慢 国内手机产业与创新 据2005年统计,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7万件,在世界上排名前四位,但人均专利拥有量世界排名在八九十位。而在这17万件中,有一半来自外国公司,主要是跨国公司,美国在中国申请专利,每年的增长量都超过20%,2005年申请量已超过2万件。 深圳华为:累计申请国内专利近7000件,国内申请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海 尔:每天申请3件专利,每年1000多件。 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约万分之三, “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现象明显。 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央企50%以上主要产品无专利技术,40%以上主要产品无注册商标; 多数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状态; 有些企业甚至靠仿造过日子。 知识产权现状堪忧 开展创新时不我待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 手机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创新 国家的政策导向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条件 产 业 创 新 新创术技 管理创新 直接推动 间接推动 协 调 发 展 三大创新: 关系图 技术创新 历史 熊彼特 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概念——发明的首次应用 索 洛 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曼斯非尔德、卡曼 坚持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观点,强调垄断竞争和寡 头垄断状态时,最有可能促进 技术创新 戴维斯、诺期 认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 弗里曼、纳尔逊 认为技术创新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 概念 狭义的技术创新是继承熊彼特的创新思想,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等; 而广义的技术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还包括产品和工艺创新过程中开展的技术改进及其相关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等。 特性 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创新 电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原型设备制造商(OEM)技术演进和电子制造服务商(EMSP)的成长 手机产业的技术创新 液晶显示屏、晶体振动器和LCD的连接器 手机核心器件的创新 手机制造产业链创新 “芯片级” 的专利;“底层协议级”的专利;“操作系统层”技术专利等基础专利和“应用层”的专利 手机产业技术创新 应当注重手机核心器件和产业链创新 管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