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贸合作安排的比较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亚经贸合作安排的比较研究
中国南开大学 薛敬孝 张伯伟
20世纪后半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体制转轨,东亚地区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以致世界银行把1993年9月发表的一个调查报告定名为“东亚的奇迹”。尽管后来出现了是否是奇迹的争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直到今天东亚依然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东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东亚的有关国家(地区)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各种贸易安排的意向和行动。本文在分析东亚地区经贸联系加强和各种贸易安排的基础上,通过一般均衡模型比较各种自由贸易区可能性的优劣,并选出最佳自由贸易区方案。
一、东亚地区的经贸联系及合作安排
东亚从地理概念上讲应包括这个亚洲东部地区,但本文重点研究的范围不是其全部,而是当前经贸合作安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东亚的经济快速增长也正是发生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我们以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五国和中国、日本、韩国为例,这八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1965年为1819.7亿美元、1990年的为38525.1亿美元、2000年为67462.13亿美元。1990年比1965年增长了20.17倍,远远高于全世界9.93倍的增速;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陷于长期萧条和1997年东亚出现了金融危机,以上八大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比1990年还是增长了75.1%,依然高于全世界的40.53%。在1965年时,八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占全世界的比重为6.4%;1990年猛增为17.28%;2000年进一步上升到21.53%,也就是说已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1/5强。同时期,上述八国的对外贸易也有了迅速增长,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10630.65亿美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24238.06亿美元,增长了128%,远远高于世界贸易总量的97.15%的增长速度。其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也由16.25%上升到18.79%。
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东亚地区内部经贸往来的频繁和经贸联系的密切。从出口总额的动向来看,如表1所示,东亚地区的贸易总额在1981年至2001年的20年间增长了5.7倍。期间,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了8.57倍。对中国香港出口增长了7.8倍、对除香港外NIES增长了32.3倍、对东盟四国增长了13.3倍;日本对中国出口增长了5.06倍、对NIES增长了3.1倍、对东盟四国增长了2.5倍;东盟四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了26.5倍、对日本增长了1.49倍、对NIES增长了5.6倍、四国之间增长了9.6倍。由此可见,东亚地区内部的贸易关系在最近20余年来有了极为密切的发展。
表 1 东亚各国和地区间的出口额变化 单位:亿美元
年度
出口方向 1981 1991 2001 中国-日本 47 103 450 日本-中国 51 86 309 中国-中国香港 53 321 456 中国香港-中国 20 267 701 中国-NIES 7 48 233 NIES-中国 2 19 283 中国-东盟 7 21 100 东盟-中国 4 23 110 日本-NIES 213 669 875 NIES-日本 91 320 499 日本-东盟 107 254 375 东盟-日本 162 231 403 NIES-东盟 92 277 586 东盟-NIES 89 234 588 NIES-NIES 83 417 871 东盟-东盟 17 41 180 合计 1043 3331 7028 注:在中国与NIES的贸易额中不包括中国香港,东盟的数字含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
资料来源:转引自日本2003年度《通商白皮书》第67页。
同时,从这一地区的贸易结合度上也可以看出其经贸关系的变化。日本2003年度《通商白皮书》继2002年度《通商白皮书》之后又一次对东亚地区内部各国和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结合度作了计算,其结果见图1。
图中的贸易结合度表示以世界出口或进口总额为基准,两国(地区)间的贸易关系与此基准偏离的程度,从而成为表示两国(地区)间贸易紧密化的一项指标。其数值超过1说明两国(地区)贸易关系密切,小于1则说明贸易关系不密切。图中箭头两端各有一个数值,出发点的数值表示从A国(地区)看对B国(地区)出口的贸易结合度,其计算公式为:(A国对B国的出口额/A国对世界的出口总额)/(B国从世界的进口总额/全世界的进口总额)。箭头到达点的数值表示从B国(地区)看由A国进口的贸易结合度,其计算公式为:(B国从A国的进口额/B国从世界的进口总额)/(A国对世界的出口额/全世界出口总额)。从该图看出:第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