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办法。
能力方法目标:⑴通过对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方法的讨论,掌握证明二氧化硫 性
质的实验方法;
⑵通过实验、查阅、讨论、探究方法等学习过程,初步学会搜索、自学,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3))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
⑴认识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⑵通过防治酸雨和环境污染的学习和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
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 。
(4)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
【重点 难点 】二氧化硫还原性和漂白性的教学。
【实验准备】
药品:SO2气体、氢氧化钠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品红溶液、BaCl2溶液、碘酒、淀粉、3%的H2O2溶液、盐酸溶液,新、旧报纸各一张、火柴
仪器:试管(带有气球)、锥形瓶 、双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
SO2与碘水的反应:
取一只小的锥形瓶,注入5-10ml水和两滴碘酒,得到茶色的碘溶液。滴入一滴淀粉溶液后,溶液由茶色即变成深蓝色。取2-3根火柴,火柴头靠在一排,划燃其中一根后迅速将它们插进锥形瓶内,等火柴燃尽后取出火柴,塞上瓶塞后震荡锥形瓶,锥形瓶内的溶液即变为无色。
【教学方法】:
(1)、运用观察、实验探究、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经历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3)在充实“学习档案袋”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教学思路】:以“酸雨”为背景,“探究酸雨形成的原因”为主线,设计系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播放视频]
[提问]
1、 酸雨中的硫元素从何而来?
2、酸雨 是怎样形成的?
[过渡]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观看,思考。
[回答]:煤炭等燃料的燃烧,
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
硫酸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释放到空气中。
使学生感受化学
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思考1]:SO2的物理性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展示一瓶收集满SO2气体的矿泉水瓶)
气体的物理性质可从以下几个等方面去分析:
(颜色、状态、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
[板书](1) SO2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易液化、易溶于水。
[探究1]: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SO2是否易溶于水?
[探究过程]:向装有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五分之一的水,立即旋紧好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讲述]: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SO2气体。
[探究2]:SO2溶于水仅仅是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联系CO2的性质)
[探究过程]:
用二支试管分别各取少量刚才矿泉水瓶中的SO2水溶液:
(1)用PH试纸 测溶液PH值(2)滴入2-3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在一试管口放另一湿润的PH试纸,再加热该试管, 仔细观察二支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及两张PH试纸的颜色。
[小结]: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请同学们写出SO2与水、NaOH溶液、Ca(OH)2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过渡]:同样借助指示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证明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验证:两支试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一只对比、待用)
将二氧化硫通入其中一支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待用)。
[板书]:(2)SO2的化学性质
①SO2具有酸酐的通性:SO2+H2OH2SO3
SO2+2NaOH = Na2SO3+ H2O
SO2+NaOH = NaHSO3
思考,归纳:SO2的物理性质。
分小组讨论(四人一组)
汇报方案和依据
对方案进行评价,通过评价选出最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