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经济学》国际间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ppt

发布:2017-04-15约1.84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和关税同盟;第一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第一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 所谓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5、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6、完全经济一体化(Perfectly Economic Integration);特点 形式;三、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条件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请问:关税同盟对成员国及其他非成员国带来的福利是为正还是为负,还是其他的情况?;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f ; 因此加入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是否有利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向的福利效应。;二、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第三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一、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B、关税同盟 ——1968年7月1日实现了关税同盟,到1970年成熟。 ——英国、丹麦、爱尔兰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 1981年,希腊成为欧共体的第十个成员国。;D、经济联盟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集会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决定修改原来的《罗马条约》,提出,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1992年2月7日,成员国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简称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们习惯上把欧洲共同体改称为“欧洲联盟”。——1998年5月2日至3日,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了首脑会议,确定了首批实施单一货币的11个国家,即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爱尔兰。 ——从1999年1月1日1起,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已经以非现金的形式进行流通。 ;E、经济一体化 ——1997年6月17日,欧盟签署《阿姆斯特丹条约》,它标志着欧盟的政治联盟开始启动。 —— 2002年1月1日开始发行欧元的硬币和纸币,并把各成员国原来流通的纸币和硬币兑换成欧元的纸币和硬币。 —— 2002年7月1日,涉及所有业务和所有机构的这种转??过程已全部完成,欧元已成为欧洲货币联盟范围内惟一的法定货币。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于2002年6月1日建立,总部设在法兰克福。 ——2004年5月1日为欧盟正式10个中东欧新成员,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欧盟为25个国家。 ——2007年1月11日,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正式加入欧盟,欧盟为27个国家。 ;欧盟的版图;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缓慢甚至失败的原因: 首先,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缺乏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 其次,一些国家参加某种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目的是在封闭的市场内寻求经济的发展,然而当各成员国市场比较狭小时,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不会给各国带来足够的市场规模,一些成员就需要在共同体以外寻找出路,由此造成一体化组织内部凝聚力的减弱 . 最后,对于那些实行开放经济的国家,它们在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同时,也倾向于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以促进经济发展。在此情况下,如果发达国家市场的吸引了超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市场,那么该国的离心倾向是不可避免的。 ;结论: 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各成员国经济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便为经济一体化提供必要的条件; (2)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前途有赖于内部市场的扩大和经济互补性的增强; (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不能脱离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一切组织模式的选择要有助于各国经济的工业化。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四、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小结: 1、掌握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关税同盟的静态、动态效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