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制度.docx
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保障幼儿园内外环境的整洁与卫生,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旨在明确清扫的目标、范围、管理规范及操作流程,确保室内外环境卫生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目标
1.确保幼儿园内部及外部环境的整洁,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保障幼儿的健康;
2.提高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卫生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3.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扫计划,确保清扫工作的高效性和持续性。
第三章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所有教职员工、保育员及清洁人员,涵盖以下区域:
1.教室
2.餐厅
3.卫生间
4.办公室
5.室外活动场地
6.走廊和楼梯
7.垃圾收集点
第四章管理规范
4.1清扫责任分工
1.园长:负责整体卫生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和评估卫生清扫情况。
2.保育员:负责教室、餐厅等区域的日常清扫和卫生维护。
3.清洁人员:负责公共区域、卫生间、走廊等的清洁工作。
4.教职员工:协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区域内卫生自查。
4.2清扫标准
1.室内清扫
-每日对教室、餐厅、卫生间等区域进行清扫,保持地面无灰尘、无垃圾。
-定期对教具、玩具进行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垃圾每日清理,垃圾桶应保持干净,定期消毒。
2.室外清扫
-每日清理活动场地、走廊、楼梯等区域,确保无垃圾、无杂物。
-定期修剪园内植物,保持植物的整洁与健康。
-定期清理停车场、入园通道等公共区域的卫生。
4.3清扫工具和材料管理
1.清扫工具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2.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等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安全无害。
3.清扫工具应分类存放,保持整齐有序,避免交叉感染。
第五章操作流程
5.1日常清扫流程
1.晨检
-每日晨检时,保育员应对教室、餐厅、卫生间等区域进行初步检查,确保无明显卫生问题。
2.清扫步骤
-清洁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清扫:
1.清理地面垃圾,用扫把或吸尘器清扫;
2.用湿拖把拖地,确保地面干净;
3.清洁桌椅、教具等表面,用消毒湿巾擦拭;
4.清理卫生间,定期消毒马桶、洗手池等设施。
3.垃圾处理
-垃圾应及时清理,分类投放,确保无异味和污染。
5.2定期深度清扫
1.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度清扫,包括:
-对墙面、窗户、灯具等进行清洁;
-对所有教具、玩具进行全面消毒;
-清理空调、通风设备的卫生。
2.深度清扫后,需填写《清扫记录表》,记录清扫内容和发现的问题。
第六章监督机制
6.1定期检查
1.园长应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估清扫工作的落实情况。
2.每月对各区域卫生进行评比,设置奖惩机制,激励教职员工参与卫生工作。
6.2反馈机制
1.教职员工和家长可随时向园长反映卫生问题,园长应及时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2.每学期召开一次卫生工作总结会议,分享卫生清扫经验和改进建议。
第七章附则
1.本制度由幼儿园管理层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制度如需修订,需经园长及相关人员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结束语
维护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卫生是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责任。通过本制度的实施,我们将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希望全体教职员工、保育员能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卫生氛围,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