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第9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9讲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PAGE
第29讲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选择题
1.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为了调整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相互适应,政府机能必需扩大。……由于它不仅是避开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方法,而且也是个人乐观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上述理论的提出()
A.表明美国告辞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让政府直接掌管国家的经济活动
C.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展
D.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解析:选C凯恩斯理论强调国家干预经济,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展有了经济理论的支持,故选C项。
2.(2019届百校联盟联考)二战后,英国对国内企业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由政府新建立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如钢铁企业就全部由政府持股建的“大不列颠钢铁公司”接管,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这反映出二战后英国()
A.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确立了公有制主导地位
D.逐步转变了生产资料全部制性质
解析:选B国有化等措施不行能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英国通过国有化来干预经济,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从而促进经济进展,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导,而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有化等手段干预经济是对生产资料的局部调整,不会转变生产资料全部制性质,故D项错误。
3.1976年,巴尔出任法国总理并作出规定,冻结物价三个月,在1977年4月前不得提高公用事业费用,对高收入者提高税额。据此推断,巴尔出台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克服盲目竞争的危害
B.应对经济“滞胀”局面
C.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
D.爱护下层民众的利益
解析:选B依据相关史实可知,20世纪70年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消灭了“滞胀”现象,但这一现象并不是盲目竞争导致的,而是由于国家过度干预经济造成的,因此当时巴尔出台这一规定的目的并非克服盲目竞争的危害,故A项错误;材料中“冻结物价”说明当时消灭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不得提高公用事业费用”说明当时政府削减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可知,巴尔出台这一规定是为了应对经济“滞胀”局面,故B项正确;由材料中“不得提高公用事业费用”可知,这一规定无法扩大福利国家的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对高收入者提高税额”,但不能体现爱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故D项错误。
4.(2019届安徽毛坦厂中学联考)2004年,德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单身家庭年收入7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328欧元。但以下状况可以减税:已婚家庭拥有18岁以下子女,或者子女在27岁以下但仍在上学,子女没有收入的;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不行抗拒的特别高额开支(如生病)。德国此举()
A.标志着德国福利制度的完善
B.反映了德国经济进展最快速
C.有助于德国社会的公正公正
D.意在鼓动民众参与政治捐款
解析:选C“个人所得税”是负担不是福利,故A项错误;材料“单身家庭年收入7664欧元,已婚家庭年收入15328欧元”无法体现经济进展速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关于税收的区分对待更能体现公正,故C项正确;材料“向德国机构捐助政治款项或者慈善款项”只是免税状况的一种,主要是为了增加公众的责任心,不是为了鼓动民众参与政治捐款,故D项错误。
5.(2019届山东青岛一模)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进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产业结构
国家类别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33个低收入国家
50
56
18
25
32
19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24
15
30
40
46
45
19个发达国家
6
4
40
34
54
62
A.第三产业的兴盛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进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发达国家经济消灭其次个“黄金时期”
解析:选A通过表格内容可知,1980年19个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占到了62%,而在33个低收入国家中,第三产业只占到了19%,这表明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进展的重要特征,故A项正确;表格主要反映三个不同类别的国家中,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占比问题,没有体现战后世界的工业进展速度快慢问题,故B项错误;在农业占比方面,33个低收入国家呈现上升趋势,不是衰退趋势,故C项错误;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但没有反映出其经济进展进入“黄金时期”,故D项错误。
6.(2019届新疆三模)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快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月,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