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机械波1简谐运动教案2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PAGE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学问与技能:
1、知道机械波的概念,知道其形成的条件
2、理解机械波传播过程的特点,知道其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3、知道机械波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争论与课件、视频等从感性动身剖析机械波波动的规律,熬炼学生的观看力量与归纳力量。
?2.通过对机械波形成缘由的探究,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方法,并进一步从根本上理解机械波的传播过程及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参与模拟绳波的过程,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听从整体动作,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泡沫试验”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多观看,多思考,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科学争论,培育学生的自信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机械波传播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
?2.质点间的带动作用造成的各质点振动的重复性和滞后性。
教学难点
?1.各质点只是上下振动,并没有沿传播方向迁移。
?2.各质点间是带动作用,其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以原子弹爆炸,昆虫撞蜘蛛网视频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忱,像这种振动通过介质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争论课题。
【讲授】2、新课教学
师:让学生观看PPT,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种波动形式,如五星红旗迎风飘摆,舞蹈演员手中的丝带,树枝敲打水面会形成水波等。引导学生说出还有那些形式的波?
生:声波,地震波等等
师:那么要想产生气械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师生小玩耍:用手扶在喉咙处,当发出“啊”的声音时有什么感受?
生:声带在振动
师:这说明要想产生波首先要有振源,声音的振源是声带的振动,水波的振源是用树枝拍打的地方,昆虫落到蜘蛛网上,昆虫的振动就是振源
(师演示绳波):用手抖动绳子一端,在绳子上形成绳波,并提问学生绳子上消灭的状况?
生:绳子上消灭凸凹相间的波形向前传播。
学生模拟绳波产生过程:教6-8名同学到讲台前边来,站成一排。
每个同学相当于绳子的各个不同部分,先让第一名同学上下振动,结果没有形成波,他的振动形式没有传播出去。
小组争论:在第一名同学振动时为什么后边同学没有跟随着振动,没有形成波?
生:他和其他同学没有连接在一起,他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师:采访亲自参与试验的同学,为什么第一名同学在振动时他们没有跟随着振动?
生:其次名,第三名,第四名……每个人回答都是一样的。他们之间没有作用力,没有感受到前边同学的带动。
师:这说明要想产生波,不但要有振源,还需要连续的介质
师:组织学生胳膊挽着胳膊连接在一起,重新模拟绳波的产生。
师:总结波的产生条件:1?振源??2?介质
【活动】3.师演示波的演示器,总结机械波传播的特点
(1)靠近振源的质点先振动,远离振源的质点后振动
(2)介质各个质点起振方向与振源起振方向相同。
(3)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做机械振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4)各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质点振动周期与振源振动周期相同,振幅相同(不考虑能量损失)
(5)波能传递振动形式、信息和能量
带动性滞后性重复性
二、波的分类
播放视频并动画模拟横波和纵波,引导学生思考: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什么关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特点:波峰和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特点:密部和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