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连锁药店商品补货作业、库存、验货.ppt

发布:2018-12-28约4.24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补货作业、库存调控、验货管理 成都xx大药房商品部 李 强 一、商品陈列量的名词定义: 月销量:是指商品平均每月的销量。 移动月销量:即日起前30、60、90天的销量 (根据门店实际情况核定库存上下限)。 最高存量:是指商品在门店货架所陈列的最高限量(一般为30天,含冷门品种45天)。 安全存量:为了保证销售而不致于断货,门店货架上所陈列的最小量(根据华杏库存周转周期总部配送10天,商业采购5-7天)。 新商品铺货量:由运营部、店长与商品部共同预先评估月销量。 二、补货作业 补货周期:前后两次补货时相隔的时间(现在华杏补货周期:门店计划上传2天,计划整理1天,采购周期3天,配送出库2天,到货时间1-2天,实际到货周期为门店为:实际库存周转为10天),门店实际库存周转为5天,也就是为什么库存周转最低需要15天,就是保障门店盈利-利润,也是公司、员工收入的保障。 商业采购:要货时间2.5-4天,计划整理、采购1-2天,配送2天,库存周转为最小5.5天。 补货点:当商品的可销量到了某一存量水平时,(这一存量水平大于安全存量,小于最大存量)即向配送中心要求补货的存量点为补货点(畅销品种、尤其是品牌畅销或主推品种在补货点就应该制定补货计划)。 变量补货量:最大存量(30天)-现有可销量+日均销量×到货日期(月销量30盒,库存20,日均销售2,30-20+2 × 1=12). 紧急补货点:当商品安全存量等于安全存量时为紧急补货点。 紧急补货量:最大存量-现有可销量+日均销量*货到日期。 新商品补货量:当新商品销掉1/2陈列量时,提出补货,补货量为已销量。 三、合理确定陈列量及正确补货的意义: 1、陈列量的确定及补货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 2、补货方式不正确,或造成大量商品积压,占用资金,商品周转慢,造成大量效期商品报废,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3、补货方式不正确,或造成经常断、缺货,影响营业收入,同样影响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门店补货的重要性,它是门店经营管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作业,也最能体现店长与运营部的整体运营能力。 确定陈列量的方法 1、用理论的方法确定陈列量的大小; A、安全存量=日均销量×紧急补货所需时间。 B、补货点=日均销量×正常补货所需时间 +安全存量。 C、最大陈列量=日均销量×(正常补货所需 时间+补货周期)+安全存量。 ? 考虑疗程,最少应在2疗程以上; 应考虑陈列排面,畅销品往往作二个排面陈列。 销售速度不同,即日均销量不同。 周期补货、补货点补货的方法 1、?? 周期补货法: A、?按周期固定补货时间,不考虑补货点。 B、?补货量不固定。 补货量=最大陈列量-现有可销量+日均销量×货到时间。 C、到了紧急补货点,不管是否到补货时间,即日补货。 紧急补货量=最大陈列量-现有可销量+日均销量×货到时间。 ? 补货的具体做法 1、先从电脑系统中查处各个商品的月销量, 求出日均销量。 2、?按商品销量的大小排名。 3、??商品总数在3500位以内的门店: 排名在前300位的为A类商品; 排名在前301-1000位的为B类商品; 排名在前1000位以上的为C类商品; 商品总数在1500位以上的门店: 最大陈列量及安全存量的确定 A类商品最大陈列量为三周的销量; B类商品最大陈列量为五周销量; C类商品最大陈列量为六周的销量; A、B、C类商品的安全存量均为一周的销量 补货周期、补货点、补货量的确定 A、B、类商品采用补货周期补货法,补货周期为4-7天(查看库存量); 补货量=最大陈列量-现有可销量+日均销量×5-8天 (30-10+2×5=40); C、新商品类商品也采用补货周期法补货; 补货量=1/2最大陈列量+日均销量×5-7天 C类商品补货量: 商品调控的目的 保证及时引进新商品; 保证商品的合理库存,避免产生断、缺货; 销售的商品合理价格,在市场有竞争力; 减少商品的积压,降低损耗; 商品失控的表现 商品的断、缺货率比较高,影响销售; 商品库存过大,周转率慢,影响资金周转; 商品库存结构不合理,有的商品库存过大,有的过小; 滞销商品,不动销商品处理不及时,效期商品管理不力,造成商品损耗大; 新商品引进不及时,影响公司的销售效益; 商品销售价格背离市场实际情况,,影响商品的竞争力; 商品失控的原因 商品部或门店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补货; 商品的最大存量、安全存量、补货点、补货量定得不准; 商品的补货周期、日均销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