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1.doc

发布:2017-09-19约6.6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60分,每题1.5分) 1.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妇女可通过做输卵管结扎手术避孕输卵管结扎后的妇女A.不能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B.月经失调,第二性征正常 C.正常排卵,第二性征正常 D.月经正常,第二性征不正常 A.当饮水过多和血液中水分增加时,①的分泌量会增加 B.寒冷时②的分泌量增加,②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 C.③的分泌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共同调节 D.产生④的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 4.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 5.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6.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7.某同学没吃早饭,到上午第4节课时,下列有关他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 B.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 C.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 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8.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个体发育的功能,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对照组应设为   A.用一成年健康的家兔做相同的实验,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用一相似幼年家兔在去除垂体后坐相同实验,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后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实验,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9.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调节中枢、产生渴感的部分别位于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11.下列有关细胞免疫中靶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体内的抗原都可以成为靶细胞的一部分 B.靶细胞是指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C.靶细胞裂解时病原体同时死亡   D.靶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死亡 12.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 B.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 C.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引起免疫反应 13.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而且向心脏瓣膜也发起进攻。这种现象说明机体的 A.免疫系统功能正常B.免疫监视功能偏弱C.免疫清除功能过强 D.免疫防卫功能过强 14.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一种疫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 15.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B.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C.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16.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 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 B.增强细胞免疫作用C.使体内产生抗原 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 神经冲动在的传递途径是A.轴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