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2期
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积累
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水
刘祚祥,胡跃红,周 丽
(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长沙410076)
摘要: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增长与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内在的联系。在农
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民工”通过“干中学”积累了知识,并在流动中使之产生了溢出效应,同时农民
在社区中积累的社会资本在流动过程中依托特有的流动方式得以延伸,降低了农民获取工作的信息成本与在
城市生存的交易费用。“农民工”的非正规学习及其知识普及所导致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成为中国近30年
以来经济增长的源泉。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
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无数个 在索罗模型上引进了一个公共部门,以向追求利润的
经济奇迹,其增长的动因及其根源引起了经济学家的 经济实体提供技术知识,而这个公共部门的规模却是
极大兴趣,他们在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从制度变 由政府的意愿所决定的。技术进步成为政府的政策选
迁、资本积累、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与产业转移等诸 择。阿罗与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活动的产物,并
方面进行探索,发表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献。在现代 因此将技术进步内生在其增长模型之中,他们认为知
经济学中。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经 识是资本形成过程中的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
济增长理论。早期经济增长理论以资本积累及其深化 “干中学”可以积累知识,导致人力资本水平提高
(Arrow,1962;Romor,1986)。
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Harrod,1939;Domar,
阿罗的“干中学”是一个非正规学习模型。该
1946;Solow,1956),但是对于“资本”这个概念在
早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定义,他们假 模型认为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
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制造部门按照规模收益
不变的生产技术利用资本。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 曼,2003)。但是,阿罗是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与市场
型不能将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有效地纳入其模型之 的运转为研究背景的,其所蕴涵的理论逻辑解释不了
中,所以,索罗只好将其用一个扰动项来表示,并称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演变。此外,传统的发展理论与经
济增长理论在研究对象、分析框架等方面存在根本的
之为“索罗剩余”(Solow,1957)。在索罗的经济增
长模型中。“索罗剩余”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并 差异,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农民非农过程中的知识积
将技术进步看作一个外生变量,在这里一个隐含的假 累。并以此为切人点,将两者综合起来。本文认为中
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增长。是一个二元经济的转
设条件就是创新源于基础研究(Shell,1967),谢尔
作者简介:刘祚祥(1968一),男,湖南武冈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与经济发展。胡跃红
(1959一).男.江西南昌人。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周丽(1981一),女,湖北成宁人,长沙理工大学经
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
·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社科基金项目。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基于‘泛珠’区域合作的经验研究”(07YBAl23)
的阶段性成果
82
万方数据
换过程,农民在非农化过程中所积累的人力资本与社 经济的视角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
会资本,是我国近30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家的实际情况。
一、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基本 但是,’刘易斯模型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该模型
理论与中国案例 仅关注工业的扩张而不考虑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
在现代社会,不同产业因为其分工程度与经济规 停滞对工业化与城市化不会带来影响;其次,刘易斯
模不同,使不同产业的经济绩效存在很大的差异。导 的二元经济模型隐含了一个假设:资本与劳动的比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