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板块中国古代史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含解析.docx
PAGE
PAGE8
专题突破练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
一、选择题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服务,从而将周朝历史与汉朝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心有效限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限制
2.(2024·北京海淀一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方法。战国时期户籍制度建立的目的是()
A.强化宗法血缘关系B.便于诸侯国征发赋役
C.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D.遏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3.(2024·湖南长沙一模)吴起在楚国变法,最终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两个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样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4.(2024·广东广州一模)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限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长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A.乡里组织延长皇权 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
C.县府管理实力不足 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
5.(2024·山东潍坊高二期末)据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这里的“戎狄”是指()
A.乌桓 B.匈奴
C.越族 D.羌族
6.(2024·江苏扬州一模)《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检察。民有善事恶事,以告监官。”这说明汉朝的什伍制度()
A.是国家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B.具有相互监督的作用
C.是具有司法性质的国家机关
D.是乡里制度的一部分
7.为了加强对全国的限制,西汉前期汉高祖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皇帝任命官员管理与托付刘姓子弟统治
地方并举;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通过授权品级较低的刺史代表皇帝巡查监督各地郡县官员和王侯;东汉后期刺史所辖州成为郡县之上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取代郡县二级制。这些举措的变更主要表明汉朝()
A.地方行政机构并非一成不变
B.统治者着眼于加强中心集权
C.统治者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D.都起到了加强对地方限制的效果
8.(2024·辽宁鞍山一模)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出当时政府()
A.实行无为而治爱护弱势群体
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9.(2024·河北邯郸一模)北魏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
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冲突
B.加重了广阔人民的赋税负担
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剧烈反对
10.(2024·河南郑州一模)唐朝时期,为了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政府特地设置了一些病坊。据《天宝年头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养病坊有床4张、被子3张、碗10枚、匙箸各10口,可容纳10人左右。其他州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朝()
A.中心竭力维护平民的利益
B.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仁政
C.统治政策受儒家思想影响
D.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11.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心)官。”宋朝则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中心官员的选拔()
A.强调对中心政令的听从
B.注意出身和门第
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
D.注意基层实践阅历
12.(2024·浙江温州一模)唐中宗诏:“朕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降(下嫁)彼吐蕃赞普,即以今月进发,朕亲自送于郊外。”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内容相符的是()
A.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吐蕃的管辖
C.唐朝重视加强与吐蕃的关系
D.迫于压力,唐朝起先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
13.(2024·吉林长春一模)募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规定废除过去的差役方法,改由官府募人应付。募役的费用依据户等高下分担,其名目除“募役钱”之外,又增加“助役钱”。募役法的实行()
A.限制了富商大贾的盘剥
B.减轻了农夫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