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现状基本情况调查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选]关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现状基本情况调查报...
二、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兴凯湖是三江平原典型的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调蓄江河洪水的重大功能。同时,兴凯湖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后备基地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区域。兴凯湖湿地的开发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开垦湿地约4万公顷;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垦湿地约5万公顷;第三阶段,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的九十年代后期,黑龙江省政府号召再建“一个黑龙江”,又开垦兴凯湖湿地约3.5万公顷。二十一世纪初,具有全球意义的天然湿地已所剩无几,在兴凯湖抢救性建立保护区后,也没阻止垦荒的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兴凯湖原有的以森林、草甸、沼泽为主的天然湿地,变成了基本以农田为主的人工湿地所取代,环境污染严重,生物资源枯竭问题突显出来。主要是:
(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穆兴东西堤之间的东北泡子湿地现在成了穆棱河唯一的泄洪区,每年有6亿多立方米的河水泄入该区,在泄洪区入口附近的河段,水质降到国家地面水ⅳ级标准,东北泡子湿地周围种植了大面积的水田,农业污水也大量排入。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地表径流入湖耕地面积211.4万亩,以每年亩施化肥量10kg计算,化肥施用总量21140吨,则每年化肥流失量为7,399吨,这部分污染物通过沼泽湿地自净作用后进入河流或小湖,最后进入大湖。目前,小湖和东北泡子湿地的富营养化程度非常高,超出了自身的净化能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兴凯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严重威胁。兴凯湖造纸厂,年排污水223万吨,年排cod4751吨,对湿地造较大污染。农业生产和造纸业加剧了湿地污染,也导致了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全国农业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造成自然保护的难度加大。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乱开垦湿地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东北泡子缓冲区和核心区的湿地被开垦成耕地,再加个别领导的包庇丛容,退耕还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所有这些行为都大大削弱了东北泡子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使东北泡子水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每年6.5亿立方米穆棱河水带来了大量的泥沙,使东北泡子和小兴凯湖床淤积,床底抬升,水位越来越浅。东北泡子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不对东北泡子湿地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则再过几十年,小兴凯湖就会被淤平,东北泡子水鸟栖息繁殖地也不复存在。
(二)兴凯湖水产养殖场国有土地资产流失问题
兴凯湖水产养殖场自建场以来,其场区一直没有一个正规的土地管理部门对其国有土地资产进行管理,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很严重,问题也比较多。仅东北泡子湿地未经任何部门的批准,在自然保护区界内乱开耕地,达十余万亩,有更甚者春季开冻前进入东北泡子核心区开垦耕地,待上冻后出来,将收获的粮食一买走之。由于没有监督部门的管理,再加上个别领导无视党纪国法,包庇从容,使这些土地大都流转到个人手中。这些人大部分是当地部门的重要人物,他们手中有的都拥有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耕地。他们将土地以很少的价钱或根本不花钱拿来,然后再转包出去,非法获利巨大。仅从上述数字推算,以现在的市场土地转包价格200元/亩计算,每年东北泡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达2000余万元。再加上养殖场破产改制,土地资产没有处置的损失,每年有近3000万元的国有资产流失掉了。所以,将破产的养殖场国有划拔土地资产收归国有,防止国有资产继续流失,已成当务之急。
三、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策及建议
(一)制定科学严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目前,因没有相关政策法律和土地利用规划,造成兴凯湖湿地被无序地大面积开垦和改造。保护区成立后,原保护区核心区的面积为5.7万公顷,而当时兴凯湖天然湿地的面积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松阿察流域边境地区还保持着原始状态。龙王庙核心区西的金源农场开发后,保护区核心区天然湿地实际面积只有3.4万公顷,松阿察河沿岸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3000多公顷河漫滩变成了耕地,水禽、猛禽失去了家园。在保护区珍禽栖息繁殖和水鸟迁徙地的龙王庙核心区,有5000多亩的耕地,每年的农耕活动都干扰着鸟类的迁徙和繁殖,特别是人为火灾,1993年4月、1996年4月的火灾都烧掉了核心区80%的草甸,正在繁殖的丹顶鹤巢几乎全部烧毁。20**年11月的大火又烧掉了核心区70%,丹顶鹤、东方白鹳的巢穴60%被焚。龙王庙核心区的生产经营活动成为威胁兴凯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最危险的因素。
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按照国家出台的《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制定一部科学的“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刻不容缓,从而使兴凯湖湿地得到有效而严格地保护。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兴凯湖
显示全部